详情

第二十一章 城隍爷的指示 3

  “不知是什么提议呢?”对于城隍爷的提议,黄承武有些好奇,城隍爷莫不是要给自己个小官做做?lhxkr

  “从此地往东的山岭中,有不少适合修行的风水宝地,其中数东方的老母顶子周围最佳。”城隍爷说“当然,老母顶子上头是黎山老母落脚的行宫,可不能不知好歹地占了。但是这山四周的灵峰也不少,寻个地方修行的话也是大有裨益的。”lhxkr7

  “多谢城隍爷指点。”黄承武向着城隍爷道谢。lhxkr

  “不用,事实上我也不是白给你的。”城隍爷说“这样吧,我给你个职务,封你为城隍的访查使。老母顶子东南的那座灵脉最好的山林就做你的修行地,如何。”lhxkr6

  “城隍爷有安排,小子自然恭敬不如从命。”黄承武觉得这条件很优厚,却又不知道城隍爷此举的用意,于是小心翼翼地发问“只是小子不知,这城隍访查使是个什么职务?需要做些什么?”lhxkr1

  “访查使自然就是访查民间事物,不过你这访查使也确实有些别的要事。”城隍爷笑着摸摸胡子“你的灵智相当的不错,而且修炼的又是正道。我想你对于人间事物应该能比乌衣队的那些访查使了解得更透彻。我需要你找出民间的公正之士、孝廉之人,若是觉得谁的德行和才智足以为官,便报知于我。”lhxkr11

  “小子明白了。”黄承武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一下子就明白城隍爷的用意了。估计城隍爷是打算收些下属官员帮忙,估计这也是帮地府物色人才。原来自己这个“访查使”还是个猎头……在这个时代或许应该叫做举孝廉?lhxkr9

  “能明白就好。”城隍爷呵呵地笑了几声“那么,既然你对这地界的事情感兴趣,那我也就和你讲讲好了。”lhxkr

  城隍爷一边说,一边手上一挥,半空中浮现出一个地图来,虽然看起来比较简略,但是也足以看懂方向了。城隍爷先是给黄承武指点方位,告知这城在哪,老母顶子在哪,封给他的地域又在哪。然后便指出了现在夫余王城所在。lhxkr

  “夫余的王城在南方,离这边还有老远的距离。这座老鹿山是更早时候的古夫余国的国都。”城隍爷告诉黄承武,这座老鹿山山城是更早时代先民建立的国家的都城,这个国家也叫做夫余,曾于春秋时期向周天子朝贡楛矢石砮。然而这个国家曾经一度被南方的高句丽所侵袭,王都陷落,神堂被毁,窝辙库也被夺走。现在的夫余是原本的夫余残部复国后重新建立的。为区别于现代的夫余而称之前的夫余为“古夫余”。原本此处叫做鹿山,现在则被改成了老鹿山。而现在夫余的首都在南方。lhxkr4

  (说明:对于古代北方的氏族来说,供奉着装有部族图腾的窝辙库的神堂是部落的精神信仰所在。神堂被毁,窝辙库和部族图腾被夺走就相当于氏族被灭了。因此文中的“古夫余”可以说已经亡国了。在历史上有类似的记载,不过并没有确切的定论。)lhxkr7

  按照城隍爷所说,夫余复国的时候得到了大汉帝国的大力支持。大汉派兵助夫余复国,又派工匠教习夫余人制砖瓦陶器,还派出了学士向夫余传播儒家文化,助夫余修法令、定礼乐。因此夫余国的各个民族大都有了个汉名,姓氏往往是按照原氏族名字的第一个音或者干脆用近音。不过很多人的姓名都是写汉字,读起来却还是原读法。比如说沿江定居的舒伦氏族,汉姓都写成“舒”字,但读音大多还是读“舒伦”。平常在自家村里的时候也都直接说名字不讲姓氏。一些城市的名字也是如此,例如此城的名字虽然写作“金城”,实际上读起来还是本地的土语发音。lhxkr5

  (说明:历史文献记载,汉朝时夫余的开国国君东明于鹿江(今吉林市)建立都城,向汉朝称臣为藩属国,属玄菟郡管辖。然而有其他的文献记载说在这之前夫余便已经建国,开国国君也是另一个人。因此本文中设定为夫余曾经被高句丽打得近乎亡国(历史上确实曾经被高句丽打得很惨),后来的夫余是在大汉的协助下重建的。)lhxkr12

  “夫余国的国度在鹿江附近的鹿山,原本当地便是沿江诸族的一个大聚居地。在大汉派人协助夫余复国时,也曾经派出会堪舆(相当于看风水)的人才,协助夫余在鹿江东岸找到一块宝地,建造了新的夫余国都。原本前来堪舆的方士将此山名为龙潭山,不过夫余国君为了纪念故国,因此将这山改称为‘鹿山’。”城隍爷继续在地图上指出地方,语气颇有些自豪感“当时为了方便汉人的士兵驻屯以及来此支援的工匠和学士居住,因此在鹿江北方修了一座汉式的平地城供其居住。本地人称其为‘汉人城’。当时主修这座城的是孔家人——也就是我生前的族内亲戚。因为该城经过堪舆后建了五座城门,于是当时的那位族内亲戚就干脆将五座城门分别命名为‘仁义礼智信’。因此后人称之为五常城。”lhxkr7

  “这边的五常城是这个来历的?”黄承武不禁挠了挠头,他对五常了解的不多,只知道五常大米很有名。不过如果这个时代是汉朝的话,北方应该还没有种大米(水稻)的技术吧?lhxkr19

  继续和城隍爷唠了一会嗑之后,城隍爷也要去工作了,于是黄承武便恭敬地和他拜别,临别之前城隍爷施了个法术,让一顶冠帽飞到黄承武头上,虽然飞来的时候看起来有些大,但是到头上之后就完全合适了。随后这冠帽就自行隐去,而黄承武也觉得好像没有戴什么。lhxkr3

  “此进贤冠*非是凡间布料所作,而是城隍访查使的证明。”城隍爷说“有着这顶冠帽,周边的野路子仙妖鬼魂都得敬上你三分。当然,虽然有如此之利,然而作为城隍吏也不可骄奢跋扈,否则我便会将这冠帽和职分收回来了。”lhxkr3

  “小子谨记。”黄承武向着城隍爷拱手拜谢,城隍爷满意地点点头,随后便消失了,而黄承武则是唤来了白隼,按照城隍爷的指示向着东边自己的“封地”飞行。到达地方一看,果然这是个好地方。这山东边有三座山峰,西边则是较为平坦的山顶。山上的树木青翠欲滴,山峰上似有云雾缭绕,还有两眼泉水由山上涌出,形成清澈的山溪向山下流去,此山的西边是一片平坦谷地,有几个大大小小的村落。lhxkr

  “这山的环境这么好,还有两眼天然山泉,别说给黄皮子居住,哪怕是用于建山庄别墅或者道观寺院都是个好地方。”黄承武非常中意这座山。于是便选了一个地方,只不过他自己现在还是没法建造出屋子的,因此只是选了一株最大的树,在树下挖了个地窨子居住。黄承武认得这老树是什么,这是一颗柞树,看起来有一定年头了。lhxkr

  “接下来就在这里定居修行,顺便访察就好了。”将自己安顿好之后,黄承武略有些得意地趴在柞树下休息“虽然官小,但是咱现在,姑且也算是个正式的仙儿了吧。”lhxkr5

  *注:lhxkr

  进贤冠:梁冠的一种。原为儒生所戴,代表“知天文”。汉时成为文官用冠。汉朝文官上自公侯,下至小史(最小的文职官吏),皆戴进贤冠,因职位高低等级不同顶端的梁数也有差异,官越小梁越少,不过范围很大。唐之后在旧制基础上增加了梁数,有了更详细的规定。lhxkr

  进贤冠 lhxkr6

  柞树 lhxkr1

  黎山老母lhxkr12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