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第七十五章 多尔衮之心,孙之獬之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lqdSA

  虽然北京城还没有到达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所描绘的那种场景,但随着时间迈入农历八月,家家户户都开始烧煤了。北方的气候不比南方,到了这一季节,差不多已经可以告别炎热的气候,走到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些树木的树叶已经发黄发红,空气始终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无法散去。lqdSA

  多尔衮还记得,在去年的四月,在吴三桂的帮助下,清军成功在山海关之战中将李自成主力部队一举击溃,两个月后的六月五日,多尔衮便以摄政王的身份将满清的国度定为北京,由此清朝正式入住中原。而清朝真正的统治者,也是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侄子--爱新觉罗·福林则是在接到自己寄出去的信笺之后于十月份从盛京搬到京师。lqdSA

  时间匆匆,转眼之间已经到了顺治二年的九月中旬。在将洪承畴、范文程等一批汉族贰臣送走之后,这名野心勃勃的摄政王命人将自己王府的大门关上,点起炉灶,随后一个人回到客厅,坐在椅子上,一边喝着茶一边对着空旷的屋子说道:“事情处理得如何?”lqdSA

  话音甫落,似乎在回应多尔衮的呼唤。石头砌成的地板上出现一道深邃的黑影,如同泥潭一般,紧接着从这团黑影之中钻出来一个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男子,因为头上戴着骷髅面具,因此看不清楚对方的长相,但是有一点多尔衮非常清楚,那就是面前这位绝对不是什么庸俗之辈。lqdSA

  如果欧阳宸或者雷震霄有一人在此的话,一定会感到错愕。因为这名带着骷髅面具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来自于Fate系列中的英灵,职阶为Assassin的哈桑·萨巴赫,看模样极有可能是百貌。lqdSA

  “禀告御主,”对着面前这名满清摄政王,哈桑先是对其作揖,同时说道,“皇帝那边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倒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对御主你倒是颇有微词呢。”lqdSA

  “这个老狐狸,八成又在打什么算盘。”听到济尔哈朗这个名字,多尔衮心里就多少觉得有些不舒服,他可记得,在两年前兄长皇太极猝死在盛京清宁宫,群龙不可一日无首,但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大清皇室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lqdSA

  其中,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与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是地位的主要竞争者。和中原的嫡长子继承这一宗法制度不同,女真人在挑选继承人方面完全就是能者居之,只不过是后来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最终诞生了自己的宗法制度。如果按照中原的宗法制,那么无论是排行第八的皇太极,还是排行第十四的多尔衮都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如今,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在中原文化中自然有继承的资格,而多尔衮则是上一轮竞选中仅次于皇太极的佼佼者,并且还有不少军功。lqdSA

  皇太极所部署的两黄旗大臣力主豪格为帝,多尔衮与预期母弟阿济格、多铎拥有的两白旗则坚决拥戴多尔衮。双方发生尖锐对你,剑拔弩张。就在这时,表面上颇为软弱实际上却颇有心计的济尔哈朗突然站到了豪格一边,为的就是阻止多尔衮强行登基,毕竟他是皇太极那边的人,而多尔衮跟皇太极虽然说是亲兄弟,但兄弟俩并非同路人,倘若不是看中多尔衮的能力加上多尔衮自己的隐忍,当初皇太极登基时候可能就会把这个“不定时炸弹”给杀了。lqdSA

  “算了,”现在想那么多也没有用,虽然说“狡兔死,走狗烹”,但是大明这个兔子还没有死干净,多尔衮再蠢也不可能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豪格和济尔哈朗的事情放在一边,吴三桂他们的情况如何?”lqdSA

  “除了不定时清剿李自成残部以外,吴三桂基本上就是待在家里面,虽然朝廷发布了向南进军的命令,但吴三桂一直都是置若罔闻,每天也就是跟着那些部下喝酒聊天。”lqdSA

  作为Assassin被召唤出来的他,虽然作战实力相比其他从者很弱,但凭着自身的能力加上Assassin均有的【气息遮断】,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多尔衮才会将眼前这名从者作为间谍使用,效果还真不是一般的好。lqdSA

  “果然,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应该说他是身在清营心在明。”多尔衮不是傻子,当初如果不是李自成作死将陈圆圆掳走,说不定吴三桂就跟李自成混了,很难想象,如果吴三桂站在李自成那边的话,山海关之战会是怎样一个结局?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吴三桂对大明朝廷还是非常忠心的,这点从哈桑截取到关于他跟南明朝廷之间用来联系的信件就可以看得出来。总而言之,吴三桂这枚棋子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北方清理李自成残部和张献忠。至于南明小朝廷,没有吴三桂,还有不少汉奸会为清军的南下铺平道路。lqdSA

  “对了,南方的情况如何?”虽然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但利用哈桑可以利用多重人格进行分裂行动的能力,多尔衮早就在各个所要监视对象的身边布置了哈桑,不过灵力的总量还是只有一个人,多尔衮这样做无疑是让每个哈桑个体的实力下降与常人无异,但之前就已经讲过了,多尔衮看重并不是哈桑作为从者的战斗力,而是他们出色的谍报能力。至于战斗力,多尔衮还有其他从者作为后盾,用不着多虑。lqdSA

  “在弘光帝福王朱由菘被我们俘虏之后,杭州的潞王朱常淓、应天府的废太子王之明、益王朱慈炲、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等等纷纷宣布监国,不过很快就就凉了。不是被我们给打散就是被他们自己人给搞掉。”lqdSA

  “真是一帮猪猡。”对于哈桑的汇报,多尔衮蔑笑道,“也难怪南方小朝廷这么不经打,都忙着内讧了,哪里还顾得上抵抗我们大清的百万雄师?!本王真是替那些宁愿掉脑袋也不愿意剃头投降的仁人志士感到可惜,他们力保的小朝廷竟然是如此的腐朽不堪,本以为孙之獬向本王提出的剃发令颁布之后会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现在看来我们大清离统一天下倒是不远了。嚯哈哈哈哈哈哈!”lqdSA

  “嗯。”lqdSA

  “麻烦转告多铎,让他和他的部下不用顾忌太多,先前雪藏起来的从者们也可以用起来了,将那些敢抵抗、不肯剃发的汉人统统杀光!本王……我要将汉人彻底灭族!”lqdSA

  “!!!!!!”听到多尔衮的这句话,哈桑倒是吓出一身冷汗,但在多尔衮的眼神和善注视下,他还是极力掩饰住自己的震惊,跪在地上,“诺。”lqdSA

  ◇lqdSA

  倘若依旧还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宸会为明朝的消逝而感到惋惜,毕竟明朝后期不同于朱元璋开国的那段时间,在明朝后期,民间,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发展的较良好势头,朝廷,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内阁制,就算没有皇帝,政府也能照常运行,从“万历皇帝连续28年不上朝国家都安然无恙”就可以看得出来,明朝后期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然而还没等明朝完成这个艰难的抉择,就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北方虎视眈眈的满清政权覆灭了,令人扼腕叹息。很难想象,一个迈入资本主义、完成工业革命的明朝会怎样一副画面?可惜历史没有假如。lqdSA1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行走在战争的焦土上,看着满清的铁蹄一遍遍蹂躏着华夏的锦绣江山,宸的内心感到莫名悲凉,一方面憎恨满清的残暴以及丧尽天良的剃发令,一方面痛恨着南明的不争气,都到什么时候了,还在搞内讧!幸亏当年靖康之难过后,赵宋皇室只活下来一个康王赵构,不然后果真的难以掂量。lqdSA

  扬州十日,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般残酷的场景,但来到这样一个混乱的年代,听着那些义军将士讲述的悲惨画面,身为汉族的一员,听到无数百姓被清军残杀,对方每讲一个字,宸的心都在滴血!lqdSA

  嘉定三屠,如果扬州十日是爱新觉罗·多铎造的孽话,那么嘉定三屠就更令人发指!因为这可是汉奸干出来的丰功伟绩啊!徐元吉、李成栋,这两个人的名字被宸牢牢记在心里面,虽然后者在后来也重新对抗满清,但那是因为他嫌满清给的奖励太低而已!没有洗白的可能!倘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将他们凌迟处死,为那些死难的嘉定军民报仇雪恨!lqdSA

  至于剃发令的始作俑者孙之獬,同样是作为汉人,宸很想将他千刀万剐,只可惜死的有点早。lqdSA

  因为就在去年(1646年)11月,农民军领袖谢迁在山东淄川一代发动反清起义。lqdSA

  谢迁这个人虽然不是饱读诗书之士,可颇具才干、头脑清醒,起义初期便将矛头指向投靠清廷的地主乡绅,开仓放粮,争取到了大量农民的支持,一句打开了抗争的局面,被清廷视为“山东第一巨寇”。lqdSA

  起义军发展实力迅猛,十二月攻破高苑县城,初始县令武振华(名字真是讽刺),按籍册清点百姓,声势逐渐壮大。若不是宸还需要大把时间用来磨炼自己的武功,或许第一时间就赶去投奔了吧?lqdSA

  清廷也不是傻狍子,第一时间就派军围剿,谢迁率军在刘家镇浴血奋战突围而出。这一年(1647年)四月,义军攻破长山县,知县周懋臣以及库存银两粮草席卷而去。谢迁清醒的认识到独立抗清的艰难,制定以山寨为据点、攻城略地、积攒力量钱财的策略,不断拉拢其他抗清义士、策反前明官员。几个月的时间内,谢迁就收编了“东山流冠”数千人,将起义军队伍发展壮大。lqdSA

  等积蓄了一定的力量后,谢迁义军于这一年六月联合丁可泽里应外合攻取淄川,并抓住此时革职在家的原招抚江西兵部尚书孙之獬。lqdSA

  孙之獬被抓令天下汉人为之大喜。明末清初一代宗师顾炎武在得知此消息后更是载歌载舞,蒲松龄也将这一件事情编入名著《聊斋志异》中,子因为孙之獬做了一件令天下汉人恨之入骨的事情。lqdSA

  这里还是要提到剃发令:lqdSA

  剃发易服其实经历了两个阶段。lqdSA

  清军在入关之初便颁发了“剃发令”,妄图一举融合满汉,但此举引起汉人强烈反抗。此时民心未定,清廷根基未稳,无奈之下只能公开废除此令。lqdSA

  而后不足一年,形势对清廷逐渐有利,便再次强力执行“剃发令”,同时要求汉人易服,宣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第二轮的剃发令与孙之獬有着直接的关系。lqdSA

  孙之獬是天启年间进士,朱由检铲除魏忠贤一派后,下令毁灭由阉党撰写的《三朝要典》。lqdSA

  令人颇为费解的是,此时满朝文武纷纷站队,唯恐与阉党沾边而被打压陷害。lqdSA

  可孙之獬本与阉党无关,却抱着此书在太庙痛哭,朝堂上下为满足朱由检的清算指令,立即将其划为阉党,不久他就被削籍归乡。清军入关后,孙之獬举家降清,妄图在新政权中谋求高位,进言皇太极剃发易服。lqdSA

  这在王家桢《研堂见闻杂记》中有着详细而充满趣味性的记载:“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薙发迎降,以冀独得欢心,乃归满班,则满以为汉人也,不受。归汉班,则汉以为满饰也,不容。于是羞愤上疏,大略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虽然杂记中记载有颇多夸张不实之处,但可以确定的是孙之獬在其中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lqdSA

  明末大批官员降清,对外往往宣称借用清军攻灭李自成,复亡国之仇,以此为其投降行为遮羞。这些贰臣多少心有愧疚,进入清廷后少有为虎作伥之辈。而孙之獬却为一己之私欲,妄图灭汉人三千年之衣冠,其卑鄙无耻可谓空前绝后,即便以来回反叛而闻名于史的吴三桂,都曾当面劝说多尔衮废除剃发令。lqdSA

  孙之獬数典忘祖而至如此,汉人恨不得将其挫骨扬灰。lqdSA

  欧阳宸估摸着谢迁也是正是看准了孙之獬的政治价值,于是顺应民意一举将其擒获,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破城之际,孙之獬上下男女老幼白扣被愤怒的民众一并抓获献给义军,老百姓将满腔屈辱愤怒全部倾倒在孙之獬身上,据《淄川县志》记载:“皆备极淫惨以毙”。lqdSA

  至于孙之獬本人,按照道理来说应该立即将他大卸八块,但是人们却生怕他当时就死了,在如何招待他的问题上,花了相当大的耐心,也可能是因为太狠他了,就像人会喜极而泣、怒极反笑一样。lqdSA

  在五花大绑十多天之后,义军先扒光了他的衣服,又扒光了他的头发,用钢针麻线缝上了他的嘴巴,在用钢针在他身上刺满了针孔,然后把猪鬃插.进这些针孔里面,谓之“种发”。孙之獬当然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任何活路,骂不绝口,想以此激怒义军而被快速处死。义军在斩杀其直系子孙八人后,才将其慢慢折磨而死。lqdSA

  孙之獬被擒杀的消息传遍中原大地,汉人无不拍手称快,难得汉奸得到了该有的下场。比较讽刺的是,清廷在接受儒家思想后,也讨厌反复贰主之人,估计也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技,竟不给为清廷而死的孙之獬任何的表彰与抚恤。lqdSA

  历来做官的人多有为了利禄而卖身投靠敌人当汉奸的,但他们一般都要找一个借口来做遮羞布,例如“被逼无奈”、“同存共荣”等等,以掩饰自己的汉奸行为。明末有一大批明朝官员降清,他们对外往往说是因为清军帮他们打李自成,为覆亡的明朝报了仇,所以他们降清似乎很有理。但类似“羞向两天传姓字”的高调他们平日也唱过,因而在做了贰臣后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而且在“以暴易暴”之后,也尽量少去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孙之獬行为的卑劣,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即使是以卖祖求荣而闻名于史的吴三桂,也曾当面劝阻过多尔衮剃发令的实施。lqdSA

  倘若没有这该死的剃发令,凭着明朝的腐朽,清廷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统一全国,在历史上也不用背负太多骂名,可偏偏就是有孽畜想出了这个断子绝孙的馊主意,使得本来两三年就可以搞定的事情竟拖延了五十多年之久,汉族的文化更是被满清活活阉割!lqdSA



  PS:就算没有剃发令,清军南下还是少不了大肆屠杀的。剃发令的目的就是为了阉割汉族文化,打断汉人的脊梁骨,让江南地区给“旗人”腾出位置来,以便于清廷统治。当然,这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满族人已经被同化得差不多了(一万满人,会讲满语的不超过百名),如果谁敢在间贴和评论区里掀起民族矛盾,小黑屋伺候!1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