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六国趁机发难,蒙骜率领二十万大军在函谷关严阵以待。f1hJb
遵从遗诏,公子政继位,吕不韦掌管国内大大小小的事务,可谓是一手遮天,而张仪也升官了,升了四级,成为左庶长兼任御史。f1hJb3
对于在政治仕途上犹如开了5g流量一般,顺畅无比的吕不韦,张仪则是平平无奇,不过只要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等秦王长大后开始亲政,张仪的地位水涨船高。f1hJb3
张仪对于朝政这一块基本不争不抢,任由吕不韦掌管,他自己老老实实的教育嬴政。f1hJb
5g虽快,但是太耗钱了,咱还是用4g吧。f1hJb7
秦王继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修坟,历史上最爱手办的皇帝开始了他的手办制造。f1hJb5
嬴政的身份成为秦王后,再去张仪的府邸就不合适了,张仪只能来到咸阳宫教导嬴政。f1hJb
咸阳宫之大,为紫禁城5倍,宫殿主体为黑色和红色,厚重大气上档次。f1hJb10
见到嬴政,该有的礼节不能少,张仪恭敬行礼:“拜见大王。”f1hJb
这个帝王之术一开始张仪也搞不懂,最后搜索一下,无视那些骗子广告,帝王之术其实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就是用人。f1hJb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现代都如此重要,更别说古代了,人才可是很重要的。f1hJb
刘邦靠着三个人打败了项羽,建立汉王朝。明朝时期先后出现三个人续命,活了276年。f1hJb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什么事都要大包大揽就会像诸葛亮那样累死。f1hJb1
为了能让嬴政知道用人的重要性,防止他年纪轻轻就累死,张仪不得不用举例子。f1hJb
张仪找十个会写字的人,一组一个人,另一组九个人,在同一时间里抄写书籍,限定一个时辰。f1hJb
张仪指着一旁堆成小山的竹简说道:“这是我从守藏室随便拿的,你们把这些竹简抄在纸上。”f1hJb
自从吕不韦搞清楚,不对,是偷了秘方得到了造纸技术,秦国开始使用纸张,而最先享受这个的待遇的除了秦王就是守藏室,需要把里面的档案,信息,书籍什么的都要抄写备份在纸张上。f1hJb
张仪的任务变的繁重,而守藏室的人手也不多,就十几人。这种不能摸鱼的滋味让张仪难受,抄的手都要断了,巨大的工作量导致张仪不得不去找吕不韦要人。f1hJb
吕不韦也很大方的给了二十人,这二十人都是他的门客,还都是识字的,不然吕不韦也不会集合门客写出《吕氏春秋》。f1hJb
古代的识字率非常低下,更别说更早的战国了,再加上六国文字又不一样,认识秦文的就更少了。f1hJb
隔壁岛国能维新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有一点,就是民众识字率高达百分之五十。f1hJb8
张仪别的不说,偷懒是有一套,这十个人抄写的是张仪一个星期需要的工作量。f1hJb
这十个人见到秦王,为了能给秦王一个好印象,就拼命的抄写。f1hJb
“当然了,你一个人做的再厉害,再完美,也比不上一群人,更何况人都是会犯错的,而且犯错的时候是不认为自己错了,但是别人能够看出来,这样集思广益,秦国才会从曾经的弱小变成现在的强大。”f1hJb
除了百家经典上的教育,还有其他夹杂着张仪的另类教育。f1hJb
《论对匈奴持久战》f1hJb2
《论斩尽杀绝的重要性》f1hJb2
……f1hJb6
这些都是张仪精心准备的内容,为嬴政以后遇到的问题做参考。f1hJb
“天色昏暗,老师不如留下在此,寡人遇到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f1hJb1
“既然老师不愿意,那寡人不再挽留,均丙,去送老师。”f1hJb
“张御史留步。”f1hJb2
张仪转头,发现吕不韦正向着这里走来,抬头看了一下昏暗的天空,又向远处的后宫望了一眼,奇怪的想到f1hJb
“这老东西怎么不留宿宫中。”f1hJb1
“御史写的文章自成体系,别具一格,通俗易懂,老夫拜读一番,深感佩服。”f1hJb
谁叫我不会写文言文啊。f1hJb2
“先不说所需花费甚多,光是老师这一职位就人手不足。”f1hJb
“诸子百家为了宣传自家的思想,怎么说也要会六国文字,咱们可以把这些人都给招过来。”f1hJb
“老夫差点完了还有这些人。御史说得对,这些个人宣传的思想虽然无用,但总归是识字的,招来秦国也算是解决了人手的问题。”f1hJb2
“这些人万一里面出个像商鞅般的人物,遇到孝公一般的君王,这对秦国来说可是个妨碍。”f1hJb
吕不韦停下脚步,对着张仪问道:“这学舍的事务交给御史如何?”f1hJb
张仪摇头拒绝:“良善事务繁忙,有抄写备份之责,更有教导秦王之职,还请吕相交给其他人为好。”f1hJb
“既然御史拒绝,那么就由老夫来做这留名青史的事了!”f1hJb2
两人转过头,一个宦官跑来,看到张仪愣了一下说道:“太后召见吕相询魏国之事。”f1hJb
张仪看着吕不韦越走越远的身影,挥袖笑道:“还魏国之事,我看是胃过之事!”f1hJb7
……f1hJ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