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第五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 6

  “好了好了,说正事。”眼见事情朝着奇奇怪怪的方向发展,陶谦摆了摆手,摆了摆手自说自话去了,表示自己不跟小孩子一般见识。lrmJY

  “说一个人的命数会由面相看出来,爹爹是半信半不信的。在我遇见你外公的时候,他老人家说我面相奇特,将来必成大器,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爹爹才从此转了性,开始认真读书。”陶谦一手捋着胡子,撩了撩自己宽大的袖子,又对陶商讲道,“不过那个时候我也不是什么书都不读,只是不上心罢了。但要是当时你爹我只是个普通的纨绔,胸无点墨,纵然外貌奇特,你外公怕也不会这么看待我,我也不会如同现在这样。这世间生就一副好皮囊的人太多了,爹爹我还算不上数。”lrmJY2

  作为汉末时期的传统意义上的名士,陶谦却似乎并不像一个纯粹的儒生,因为自小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有一些观点根本很接近现代人陶商的思想。lrmJY

  陶谦转过身去,从几步外读书的小桌子上,从散布的几卷已还没收好竹简里抽出了其中一卷,坐回到陶商身边缓缓打开,用手指指着其中一处问道,“这处地方你可读过?”lrmJY

  “读过。”陶商眯着眼睛让自己瞧得清楚了些,“是孔门中宰予和子羽的故事。”lrmJY

  “这就是了。”陶谦一笑,将竹简又卷了卷放在膝盖上,“孔夫子曾说宰予昼寝,是朽木不可雕也。时人常以此对他大加贬斥,但是不可否认他依旧被认为孔门十三贤之一,言语科之首,甚至要高于子贡。”lrmJY9

  “还有子羽,相貌丑陋。孔夫子以为他没有多大的才能,固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说。可见连他那样的贤人都会有走眼的时候,我不敢对许子将的评判妄下定论,但商儿可以自己考量。出身和相貌是上天给予,父母所赐不由你更改。但是一身文武艺,都要靠自己一点点磨练出来。先天的底线如此,能不能再此基础上奋进,可全看你自己了。”lrmJY3

  陶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咬着手指小声道,“孩儿懂了,说到底这也只是一种未来的可能性,只不过占比要稍多一点。哼哼,我命由我不由天,我陶家男儿的命数,可不是凭一张嘴就能断定的。”lrmJY3

  “有如此觉悟,不愧是我儿。”陶谦于是乐得将陶商揽在怀里,很开心地捏了捏陶商的鼻子。却见怀里的小娃狡黠的眨了眨眼睛。lrmJY

  “阿爹,其实商儿有一件事情一直瞒着你哦。”lrmJY

  “什么事?”lrmJY

  “孩儿其实也会相面。”陶商把头挣出来,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的父亲,翘起大拇指相当威风地指了指自己,“就拿周家的小公子来说,孩儿保证我相的比许子将还准。”lrmJY

  陶谦一听便乐了,心底暗自嗤笑之余还不忘拍了拍陶商的后背,装成一本正经的样子问道,“哦,那你倒是跟爹说说你相的什么?”lrmJY

  “孩儿断定日后周家的小公子必定会名满天下,以军事见长。官位虽可能不及其堂祖父和堂叔,但一定可以千载留名,千年以后也是有数的名将...治世之公子,乱世之儒将。”lrmJY1

  陶商说的一板一眼,相当认真。陶谦却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出了声,“哈哈哈哈,话说的这么满也不怕闪了舌头。周家累世公卿,子嗣又怎么可能一辈子担任武职?”lrmJY

  “孩儿说着玩的,自然算不得数。不过老爹,可有兴趣跟我打个赌?”lrmJY

  “赌什么?”lrmJY

  “万一孩儿说中了呢?”陶商却有些不依不饶起来,缠着陶谦继续说道。lrmJY

  “哈哈哈哈,你小子还真是不服输,那我就跟你打这个赌。到时候就等着哭鼻子吧。”陶谦溺爱的看着自己恢复精神以后的儿子,决定陪他玩玩。lrmJY

  “别把我看成小孩子啊...那老爹,你可一定要好好保重,我还等着你愿赌服输呢。”陶商支吾了一声,不由得垂下了头,暗暗想道:lrmJY

  老爹你可能是第一次当爹...但我可不是第一次当儿子了。lrmJY19

  ...我一定会保护好陶家的。lrmJY

  幼小的陶商许下了并不怎么成熟的心愿,陶谦,甘氏...他们是自己在这个世界无可替代的家人。无论如何,他也会好好地把陶家发扬下去,这是他作为“陶商”的责任。lrmJY

  此时的陶商并没有料到,他人生的转机竟然会来的这样快。lrmJY

  四年多之后,大汉光和二年(180年),从初春起,一场罕见的旱灾席卷了大汉各地,扬州、徐州、荆州,豫州部分尤为严重,降水素来丰沛的江淮一带甚至一连四五个月没有下过一滴雨,数百万亩的庄稼颗粒无收。lrmJY

  而大旱之后,则是铺天盖地的蝗灾,漫天的飞蝗像风暴一样,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把本来已经所剩无几的庄稼全部席卷一空...甚至连草叶、树皮等都要被啃光了。甚至在远离田野的几个郡城都可以目击到黑压压的一片。lrmJY

  然而与严峻灾情相反的是,朝廷的赈灾力度却弱的可怜。好容易发下来的一点粮食对于已经达到数百万的灾民宛如杯水车薪。可即使这样,朝廷征收的赋税却并没有一点宽容,甚至因为连年对西羌用兵和大建宫室的原因,要征收的赋税甚至有增无减!lrmJY

  几百万活不下去的灾民开始向周围郡县蜂拥流动,有的人为了一口饭,把几辈子的祖产抵押给世家门阀,从此沦为佃农:有的人卖儿卖女,还有的啸聚山林。地主富户巧取豪夺,官吏衙役更是贪赃勒索。lrmJY

  一场天灾,最终成为了人祸。lrmJY

  陶谦治下的舒城受灾也很严重,好在经过陶谦的不懈努力,县内的灾情还是勉强控制起来,但是令他发愁的是,城外的流民已经有数万之众,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而府库中的存粮本就不多,城中富户,也不愿意借粮。lrmJY

  陶商的心情十分沉重:“阿爹,我们不能看着城外的灾民活活饿死,您快想想办法吧。”lrmJY8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