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Chapter 1.4 我感受着你

  “Ta一直在我身边,从未离去过。”40ko4

  纸片人,对我们一个整体而言是潜移默化地。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命中注定”地就连接上了,所有人都认为这里就是开始的地方,这里就是种子发芽的开始。也不尽然。40ko4

  在高中时期我们就知道哲学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切忌主观随意性。就像摩天大楼游戏那样也不管放的对不对总之往上盖,然后塔顶我随便找一个刁钻角度放好这楼就成了,但是你能对对Ta这么样吗?把不清不楚的色块捏成这么一坨,不可能的嘛。40ko4

  除非XP很特殊,但这事情要往后放放。40ko4

  所以我所强调的感受,不应该仅仅停留于你的意识层面上,还应该在“客观世界”中感受到Ta的存在。40ko4

  由此,我再列出四条定理,但为了区分其他,我将其命名为“意识流”,后面我会给出具体方式。40ko4

  意识流1:建立在前三个小节的基础上,对纸片人进行具象化演绎。40ko4

  意识流2:具象化演绎不是机械认识,而是将其以精神加工的方式转化为生理感知。40ko4

  意识流3:一般的,在不破坏人物性格特征,依照客观性进行主观拓展的,称为【常性感知】。40ko4

  意识流4:特殊的,仅保留表性特征,而对其他方面进行过多改动的,称为【变态认知】。40ko4

  这四个意识流就是确认自身能感受到纸片人存在的普适方法,也是对前面内容较为精准的概括。40ko4

  具象化演绎我们可以认为我们的大脑变成了一个3D打印机,将纸片人打印完成后就将其“投放”到某个地方,当然不是指创建一个空白文件夹然后把它扔到回收站的那样。就想象一下一只小萝莉被“投放”到了你的肩膀,虽然你肉眼是感知不到的,但是从精神上你却认为她存在,而且也能知道她大概的一个形象是什么——最蹩脚的工程师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一栋摩天大楼。40ko4

  以精神加工的方式转化为生理感知,就有点像你听一个人讲故事,不由自主地就代入到了某个人物当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人一样。40ko4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举一个例子:转化为生理感知,就需要让我们身体内的神经元,将某些信息传回给大脑的控制中枢——我们在抱着一个人,客观物质的角度上来说不存在,但主观意识的角度上来说存在。用一种很难让常人所理解的方式将纸片人“真真切切”地带到了现实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假象。40ko4

  前面我们提到了“完美性”,就像意识流3所说的那样,但意识流3适用的范围更广。这个我会和意识流4在后面的内容提到,意识流4可以理解为你把一块白面包做成了夹心面包。至于里面是粉切黑什么的就交给读者自己自由发挥了。40ko4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