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默默无闻的战力之源:本书位面中的德军单兵装具(背包杂物篇)

  从轻装负重转换到战斗负重状态并不困难,只需要解开干粮包的可拆卸式挂袢,将干粮包取下,再将睡袋的弹簧挂扣解下即可,至于要不要将雨衣拆解下来则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情报显示敌军有可能施放芥子气一类带有皮肤毒性的毒气的时候就需要继续背着它,而如果确信当面之敌没有装备这一类的毒气,那么也可以解开雨衣绑带将它从防毒面具罐上卸下来。lqbTy

  除了干粮包之外,德军还装备有背包。这是一种由皮革、海绵和防水帆布制成的3兜式背包,总容积为35升,空重为1千克。背带部分内衬有海绵,能够提高背负的舒适性,而三个背包都是翻盖式样的,翻盖部分为经过防水处理之后的小牛皮,最大的兜居中,两个小一点的则左右对称分布于其两侧。lqbTy

  背包中需要容纳的物品主要是换洗衣物、鞋子和一些更加私人的物品。无论是什么季节,士兵都需要携带一套用于换洗的内衣和一双袜子,还需要再带一套备用的野战服,如果到了深秋和冬天,那么一套备用的秋衣秋裤也是必不可少的,备用围巾也是如此,不过保暖衣、针织帽和手套就不必备份了。lqbTy

  在夏天的时候,这样全套的备用衣物份量最轻,仅为1.04千克,倘若是到了严冬时节,备用衣物的重量可能高达约5千克,典型的春季和初秋负重则为内衣0.2千克,袜子0.1千克,野战服1.2千克,合计1.5千克左右。lqbTy

  值得注意的是,德军的迷彩罩衫并没有安排换洗的替换,因为这种罩衫大体上被视作是一次性用品,而且德军认为稍脏一些的迷彩罩衫对于伪装效果有加成作用,我们通过当时流传下来的照片可以看出,很多百战老兵身上的迷彩罩衫总是松松垮垮脏兮兮的,而如果照片上的家伙穿着整齐干净的迷彩罩衫,那么他八成是个刚来前线的菜鸟!lqbTy

  所有的备用衣物都会被放进到背包中间最大的兜里,这个兜有竖向的三道隔断夹层,其中最靠后背位置的夹层用于放置内衣和秋衣,中间的夹层用于放置野战服和保暖衣。lqbTy

  备用作战靴也是必要的,同样必不可少的还有用于清理靴子的鞋刷和鞋油,按照德军典操,清理靴子的鞋刷会被装在左脚的鞋膛里,而鞋油则会被装在右脚的鞋膛里,这双靴子会一左一右的放进两侧较小的兜里,连带清理工具,这又会贡献大约1.4千克的负重。lqbTy

  在中间最大的兜盖内侧,有一个专门用于盛放毛巾的口袋,这个口袋中装着一条90克重的毛巾,很多人刚刚加入军队的新兵都奇怪为什么毛巾没有同牙刷洗漱用品等等放在一起,对此老兵和军士们给出的解答是毛巾在擦脸擦手或者洗澡之后会变得潮湿,而在紧张的战斗或者机动作战环境下,根本就没有时间等它慢慢的干燥,将不干燥的毛巾装在包里的话,毛巾的水气会在包中散发,容易滋生细菌;而能够动用背包中物资的情况下,部队要么是已经扎营,要么是进入了堑壕阵地,时间相对充裕,较为有条件让毛巾干燥起来,至于在没有毛巾的情况下擦脸和擦手就只能用卫生纸解决了,德军野战口粮中的卫生纸数量多达13张,总能匀出一两张用来干这个,它们的吸水性极佳,且遇水不散,至少而言是可以接受的选择。lqbTy

  而所有人背包中都会有一包同样规格和品质的抽纸,这包抽纸连带包装的重量为100克,里面有30张抽纸,它的体积不大,也可以被轻松的装进干粮包中,或者抽出一些塞进制服的口袋里,当做额外的厕纸之用——即便是有净水片,前线官兵的饮用水也很难做到万无一失,拉稀跑肚是常有的事情,带上它总算是有备无患的。lqbTy

  战争中,特别是在前线,没有人能保证个人卫生清洁,有限的干净水源必须优先用于饮用和烹调,水冷式重机枪也总是嗷嗷待哺,在很多情况下,无论是在堑壕战还是在运动战中,前线官兵每天只能匀出一升多一点的水用来洗脸和修面,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不能洗澡的情况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小心虱子和跳蚤了,为此,德军官兵每人的背包中都有一罐200克重的虱子粉,它同样有爽身粉的功效,在不能洗澡的环境下每天涂抹一点能够让身体保持干爽,它使用薄铁罐包装,带有多孔喷洒头,罐身颜色是红色。lqbTy

  尽管虱子粉就有一定的爽身效果,但是德军也还是为士兵配发了爽足粉,因为士兵的脚长期闷在靴子中,很容易得脚气或者是所谓的“战壕足”,后者尤其严重,会极大的影响战斗力。爽足粉的包装式样同虱子粉一样,重量也相当,但是罐身颜色与虱子粉不同,通常爽足粉的罐身为蓝色,偶尔也有绿色或者是灰色的,这取决于供应厂家。lqbTy

  在有些德军官兵的背包中会有剃须泡沫和剃须刷,这并不是德军的公发物品,而是士兵自己或者是他的家属为他购买携带的。一战时代显然没有自带压力的自喷式包装,你得将剃须泡沫份和水混合之后用剃须刷搅出泡沫来,再用刷子刷在胡须上,对于没有这些玩意儿的德军来说,他们就得用肥皂泡沫来凑合了。单独的剃须镜是不需要的,因为德军制式安全剃刀的盒盖内侧就有一块,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也是足够使用的。lqbTy

  很多人忽视了剃须对于战士的意义。在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普军士兵有许多都留着大胡子,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成熟和历经战争考验的标志,但是随着火力的增强,特别是燃烧类武器的大量出现,士兵脸上的大胡子就成了危险的引火源,越来越多的士兵为了自己的安全主动将胡须剪短或者是干脆剃掉。而毒气的出现则彻底让剃须成为了制度,因为士兵的胡子不仅可能导致严重的毒气沾染,甚至会破坏防毒面具的气密性,所以按照一战时代德军的军规,士兵至多只能在唇上留两撇小胡子,胡须的长度不能超过嘴唇和嘴角,很多人为了图省事,干脆就把胡子剃干净了事。lqbTy

  战争是叫人精神高度紧张的活动,所以能够让人放松的尼古丁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德军的配给中,每人每天有20支香烟的配额,每只香烟0.9克重,这些香烟装在20支装的硬纸壳烟盒中,连带烟盒的重量是约25克。lqbTy

  如果一个士兵不抽烟,他可以申请将每日配给的香烟换成两块10克净重的奶糖,但是只有菜鸟才会这样做,因为老兵都知道一盒香烟能够换到远比两块奶糖更好的东西,比如一个罐头、一双崭新的袜子或是一些有趣的战利品——没错,即便是在军纪严明的德军中,也有这种“地下黑市”的存在,而香烟就是其中的硬通货!lqbTy

  不过烟也不是乱抽的,德军禁止在夜间暴露在外的环境下吸烟,而且在标准的轻装负重和“穿插负重”中都没有为香烟安排重量配额,标准负重安排中将香烟安排在背包中也表明了德军对香烟的某种倾向性态度。lqbTy

  更有甚者,这些香烟包装在完全没有任何生产标识的烟盒中,烟盒的颜色大体上是白色的,却并不是那种纯白,而是德军制式骨灰盒的白色,也就是德军俚语中的“死人白”,上面还用醒目的血红色写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lqbTy

  可是这挡不住烟民们对烟的狂热,很多士兵不爽于那“吸烟有害健康”的字眼,他们会自行采购金属烟盒用于乘装香烟,这些金属烟盒的式样千奇百怪,容量也各有千秋,最受德军士兵欢迎的是那些容量在20支装的两排式扁平烟盒,这种烟盒可以装在制服口袋中,即便是轻装前进或者是打穿插的时候也能带着它们。lqbTy

  骨灰级老烟枪则觉得20支香烟不过瘾,他们可以向连里的司务长申请将每天一盒的纸烟配给换成等重的、用油纸包包裹的烟丝,再自己用烟斗抽烟。lqbTy

  事情是显而易见的:香烟的烟纸和滤嘴要占去一定的重量,硬纸壳的烟盒也要足足7克;而油纸包包裹的烟丝一份重量也是25克,可是包装纸只要3克重,剩下的22克就完全是烟丝,这相当于每天能够多抽好几只香烟!lqbTy

  当然,选择抽烟丝的老烟枪除了需要自己准备烟斗之外,还要自己买火柴和烟丝袋。和烟盒一样,烟丝袋也是充满个性的物品,很多心灵手巧的士兵会自己在烟丝袋上进行艺术创作,就和手表式指北针的表带一样,这些艺术作品构成了战地艺术的一部分。lqbTy

  进行这样创作的必要工具,是针线包,当然,从本意上讲,针线包的作用是缝补衣物的。德军制式的针线包是一个小小的两开式钱包式样的帆布袋,里面有一卷线、一枚顶针、一把结实耐用的小剪刀、通常是4枚备用纽扣、一片穿线器和4根缝衣针。它非常小巧,重量只有不到60克。每个季度,官兵都会领到一卷线,这也是缝衣线常见的消耗速度,如果用的再多,那就需要官兵自己出钱购买了。lqbTy

  另一项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备用电池,这是为手电筒准备的,它每块重量是42克,配给标准为每月配发一块,如果使用超量同样需要自行购买。lqbTy

  打火机油也是公发的,德军制式的打火机油瓶是铝制的,带有螺旋头,容积80毫升,装满之后的重量是不到100克,配发定额是每季度一瓶,这对于老烟民来说固然是有些紧张的,解决方法也简单,要么自己掏钱额外多买,要么拿东西和战友交换。lqbTy

  钱包是背包中的另一个常客,德军并不公发钱包,所有的钱包都是士兵自己的物品,里面通常会有家人的照片、书信等等东西,自然也会有一些小钱——lqbTy

  ——大多数情况下就真的只是些小钱,因为德军士兵的军饷并不高。lqbTy

  在和平年代的1910年,德军经历了战前和平岁月里的最后一次涨薪,其中义务兵每月的军饷收入为20马克,这个军饷标准一直执行到战争结束,而如果他在前线服役,那么他每个月还会有5马克的“前线津贴”,这是战争爆发时候的标准,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这笔钱已经提高到了每个月20马克,这是因为马克受到战争的影响一直在贬值,到战争结束的时候,40马克的购买力也不过同战争爆发时的25马克大体相当罢了。lqbTy

  不管怎么说,这个收入比起德国工人或者是农民的收入已经是相当微薄的了,一个熟练的德国产业工人一周就能赚到这么多的钱,不过毕竟当兵是义务,军饷低一些也没有什么好说的。lqbTy

  但是在战争时节,这笔钱其实并不会全部发放到士兵手里,如果他开赴了前线,那么他每月军饷中的一半会被直接发放到他父母的手中,也就是说真正到手的钱只有一半的军饷和每月的前线津贴。lqbTy

  这笔小钱究竟如何用就见仁见智了,勤俭持家的士兵会尽可能的把这笔钱节省下来寄回家里;一些大大啦啦的家伙则会将这笔钱花得精光,到月底甚至不得不向战友们借债;富有商业头脑的士兵可能用这笔小钱做启动资金,额外赚取一些军队和法律不禁止的外快,事实上有些士兵非常精于此道,成功的聪明家伙们可能每月都能赚到相当于典型工人阶级的薪水,而只要不影响训练和作战,军士和军官们也并不禁止这样的事。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家伙中的幸存者们大多成了成功的企业家。lqbTy

  不过也有人用这笔钱来进行赌博,按照德国法律和军规,这是非法的。但是战争是如此的令人发狂,所以只要这事儿不要太出格,部队的长官们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被宪兵抓住,一切就万事大吉,可若是被宪兵抓个正着,那么不仅赌资会被没收,还会受到警告处分,当然,这已经属于是比较轻的惩罚了。lqbTy

  真正被严厉惩戒的行为是偷窃,军队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自然会有些偷偷摸摸的家伙混迹其中,而战争又总是会暴露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即便是以纪律严明著称的德军也不可能让偷窃绝迹,这种行为真正的危害不在于财产的损失,而在于它会破坏战友间的信任,通常偷窃发生之后,部队长官会集合本部官兵宣告案情,并且给可能的盗窃者一个晚上的时间归还物品,倘若能够物归原主,那么就说明这个盗窃者尚能挽救,如果他痴迷不悟,那么第二天部队长官就会报送宪兵处理,到那时,这就是足以上军事法庭的罪过了。lqbTy

  除了钱包之外,一定有的另一个东西是急救包。这个急救包同士兵野战服专门口袋中的那一个一模一样,重量也是标准的250克,事实上就起到一个备份的作用。lqbTy

  最后一件重要物品,是野战饭盒套装。德军制式的野战饭盒套装有一个挂包、饭盒本身、一把餐刀、一副餐具、一个折叠式野战炉和一包6块装的燃料片组成,总重为1.2千克。lqbTy

  挂包是帆布制成的,配有可拆卸的纽扣式袢,自重为约0.2千克。理论上它可以被挂在武装带上,但是实际操作中它更多的被装在背包中或者挂在背包中央大兜的翻盖上,它的式样也是翻盖的,由两颗铝制纽扣固定,打开盖子,里面有一大一小两个空间和一个刀套,其中大的空间用于装饭盒本身,小的空间用于装野战炉,刀套用于容纳餐刀。lqbTy

  德军制式的餐刀是一把锋利的小刀,连带刀鞘重量仅有85克,并且带有开罐刀,可以用来开不具备易拉环的老式罐头,用于切生肉也非常便利。lqbTy

  折叠式野战炉是一种比野战口粮中配发的简易加热炉更大、更坚固的火炉,它长13.5厘米,宽9.5厘米,展开之后全高为7.5厘米,使用碳钢材质制造,重量为175克,平时在炉膛中可以容纳一包6片装的固体燃料片,这种固体燃料片每片重量为40克,每片可以燃烧的时间为40分钟,可以烹饪粥、汤、热饮等等。lqbTy

  饭盒本身是铝合金制造的,配有一个提手、一个带有折叠把手的盖、一片内置的餐盘和一把折叠餐具,全重不到500克,其中折叠餐具是一把一头为叉一头为勺的餐具,平时收折在餐盘之上携带。lqbTy

  饭盒之所以不随身携带而是和背包放在一起是有深思熟虑的。因为需要携带大量武器弹药和装备,德军士兵的负重不轻,而饭盒只有在食用从部队炊事车上打来的伙食的时候才有用,在穿插作战和运动战中基本用不上,背来背去徒增烦恼,不如和背包放在一起的平时由辎重车输送的好。在可以从炊事车上打饭的情况下,辎重车势必也已经跟上来了,这时候正好来得及取出饭盒。lqbTy

  以上的这些东西就是一线官兵背包中最常见的东西,在阳春或者初秋的时候,士兵背包的重量情况大约是背包本身1千克、换洗衣物袜子1.5千克、备用靴子和鞋具1.4千克、一包卫生纸0.1千克、一罐虱子粉0.2千克、一罐爽足粉0.2千克、一盒烟0.025千克、一个针线包0.06千克、一块电池0.042千克、一个钱包约0.2千克、一个急救包0.25千克、一套餐具1.2千克,合计重量为约6.2千克,如果是夏季,那么这个重量可能稍稍下降到不足6千克,而如果是冬季,那么这个重量就会上升到约9.7千克。lqbTy

  但是这并不是背包重量的全部,因为按照德军的标准,士兵可以携带最高2千克重的私人杂物,而上述物品中除了餐具、衣物、背包和靴子鞋具之外,钱包、卫生纸等等都属于是私人杂物一类,这部分合计重量为约1.3千克,也就是说,士兵还可以再携带0.7千克的其它杂物,如果他不嫌重的话。lqbTy

  前面提到的烟斗、烟袋就属于是私人杂物,日记本、笔、相册等等也属于是私人杂物,家境富裕的士兵甚至会携带一台小型照相机!总之,只要重量不超标,带什么都行。lqbTy

  如果士兵带满了2千克的私人杂物,那么他的背包即便在冬季状态下也不会超过10.5千克,夏季和初秋时节则不足7千克,对于标准的125人步兵连来说,即便是大家背包最重的冬季,一辆标准载重为1.5吨的四马牵引的马车也可以将它们一次性全部运走。lqbTy

  不过德军有一句名言,那就是“车辆可能损毁,战马可能死伤,你唯一可靠的伙伴就是你的双脚”,在某些情况下,士兵需要自己背着背包前进。lqbTy

  这时就需要对士兵的背部负重进行调整,因为大家的背部已经挂上了弹药箱和防毒面具罐。弹药箱必须随同绑带一起从武装带上卸下来,并且原样绑在背包上——这是德军制式背包的特意设计,在它的翻盖上面有2个位置同武装带上一模一样的D字环,而第三个D字环的位置则同武装带上的三角环一致,只要把绑带安装在这个上面,就可以把弹药箱挂在背包之上了;lqbTy

  为了让防毒面具罐给背包让位,则需要将武装带的后摆带调长,再把防毒面具罐上负责同武装带背带连结的袢解开,让防毒面具罐滑落到屁股的位置上。至于工兵铲和水壶的位置则不需要调整,毕竟35升的背包并没有那么庞大。lqbTy

  而在背负背包的情况下,官兵们通常会把干粮包也挂在背包上,就在挂弹药箱的位置之下,有一条皮质的横带,而背包的底部则有一条皮质的绑带,干粮包的袢可以挂在那条皮质横带上,而皮质绑带可以穿过干粮包下部的袢将干粮包彻底固定;夏季型睡袋的体积不大,可以轻松的塞进背包中,但是冬季睡袋就不成了,因为里面填充了大量羽绒,冬季睡袋的体积比较臃肿,而需要用到这种型号的睡袋的季节往往也是需要穿着厚重衣服的季节,彼时背包里的空间已经被塞得容不下它了,这便需要将它挂载于背包之外,常见的做法是挂在背包的翻盖之上,也有人把它挂在侧面的。lqbTy

  在将干粮包和睡袋都整合到背包上的情况下,即便是在行军中突然遇到敌人,士兵们只需要将背包卸下,再解开绑带抓起弹药箱,便进入到了战斗状态中,从行军到战斗状态的转换可以非常之快。lqbTy

  而在背负着全套背包的情况下,即便是春秋时节士兵的负重也将会达到约40千克,而冬季因为衣物厚重,负重情况还会进一步上升到约45千克!lqbTy

  为了训练士兵的体能,和平时期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德军都会组织部队进行远距离拉练训练,标准是负重40千克,16小时之内行军50千米,无论军官还是士兵都要参加。乍看上去这并不是非常困难的数字,因为平均每小时的速度只要3千米出头即可,但是实际上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这其中还需要保持建制、组织休息和就餐、收容掉队士兵,即便是徒手行进都不容易,更何况还要身负40千克的负重!不过对于德军官兵来说,这样的50公里拉练要比20分钟3千米的武装越野难度要低一些,很多体能较好的精锐部队甚至可以在14小时甚至是更短一点的时间内完成它。lqbTy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