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光标型战术战斗机器人(Type 059“Cursor”TacticalBattroid)kXmXA
所属:人类联合(United Nation of Humanity,UNH)kXmXA
分级:标准(Standard)、量产(Volume Production)kXmXA
研发商:赫尔墨斯重工(Hermes Heavy Industries,HHI)、P&T电子系统(Pearl&TerraElectronic System)kXmXA
生产商:赫尔墨斯重工(Hermes Heavy Industries,HHI)kXmXA
自持力:无限(远程输电支持)、24小时(内置电容)kXmXA
赫尔墨斯-世界树AT-18(HHI-Yggdrasil TT-18)多自由度自适应可编程电活性纳米聚合物运动控制系统(标准型)kXmXA
堕天使RB-85(AAA RB-85)喷射式单兵机动增强系统(重装型可选装)kXmXA
罗伯茨动力AFR4500C(Roberts DynamicsAFR4500C)托卡马克构型长脉冲磁约束超导等离子体聚变电池组kXmXA
神上智能“经络-16”(KAMIJO JL-16)通用计算环境kXmXA
赫尔墨斯自动化控制自主指令集(HHI ACAIS)kXmXA
赫尔墨斯-P&T OQP22350(HHI-P&T OQP22350)通用光量子处理器kXmXA
赫尔墨斯-P&T统一战术网络系统(HHI-P&TUTNS)kXmXA
赫尔墨斯-P&T“全视之眼”(HHI-P&T EMOIS)标准单兵级分布式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套件【包含全周天光学传感器阵列和多波段超宽带电磁波相控阵集群】kXmXA
南宫仪器LHK-630(NKI LHK-630)光量子整合火力控制系统kXmXA
赫尔墨斯-P&T协同作战能力系统(HHI-P&TCECS)kXmXA
P&T整合式全频段全向集成射频阵列(P&T IRFA)kXmXA
赫尔墨斯-穷奇2K14(HHI-QQD 2K14)光电集成诱饵系统(重装型)kXmXA
1×赫尔墨斯B-2638-GL3型12.7mm通用脉冲激光突击步枪(自由电子脉冲激光体制,外挂30mm枪榴弹发射器)(标准型)kXmXA
1×赫尔墨斯A-2622-GL2型10mm通用电磁突击步枪(电磁重接体制,外挂30mm枪榴弹发射器)(可选装)kXmXA
1×赫尔墨斯C-2647-GL4型12.7mm通用粒子突击步枪(电中和质子束体制,外挂30mm枪榴弹发射器)(可选装)kXmXA
6×赫尔墨斯M184系列手雷(可选A1高爆破片手雷、A2电磁脉冲手雷、B1反重力手雷、C1智能制导手雷等多种款式)(标准型)kXmXA
穷奇防务单兵突击套件(QQD-IAK)6联装微型导弹发射器套件(重装型可选装)kXmXA
穷奇防务单兵突击套件(QQD-IAK)“十字军”重型防爆防弹盾牌(重装型可选装)kXmXA
重锤兵器MK-24(SW MK-24)4联装30mm电磁加特林速射机炮(重装型可选装)kXmXA
重锤兵器TCW-50(SW TCW-24)60mm重型榴弹发射器(重装型可选装)kXmXA
其他符合人类武装力量装备接入协议标准SAP/I-28778-2638的武器和装备设计kXmXA
世界树F-CM18(YggdrasilF-CM18)军用级纳米强化钢-陶瓷复合材料框架(机体骨架)kXmXA
神上智能MSF-18.8.7(KAMIJO MSF-18.8.7)主-从追随式动作捕捉系统kXmXA
机械动力ESD-45(PowermaticESD-45)工程型精密操作套件kXmXA
南宫仪器“山水”(NKI SANSUI)蓝牙无线音响kXmXA
光标型战术战斗机器人(Type 059“Cursor”Tactical Battroid)是由赫尔墨斯重工(Hermes Heavy Industries,HHI)和P&T电子系统(Pearl&TerraElectronic System,PTES)共同为人类武装力量研发的新一代标准自律战术系统。并作为人类联合陆军的新一代战术战斗机器人用于取代随技术发展日益落后的黑鼠型战斗机器人。依然由在自律作战构造领域独占鳌头的赫尔墨斯重工作为全系统总包,这是其下属的人形自律战术系统(H.S.T.S)计划持续数百年来推出的第4代产品。作为人类武装力量中将要服役数量最大的量产型自律战术构造,“联合自律构造(JSS)”计划---也即现在的光标型、光耀型等第四代战术战斗机器人的研发计划---强调多用途能力、便捷的前线生产与制造能力以及快速的体系融入能力。作为人类联合陆军军备力量更新的重要节点,光标级将设计与同属JSS计划的光耀级战术战斗机器人以及来自其他军工企业的无人自律装备构成无人协同编组。并以单个编组为单位,维持联合在边境冲突、维和行动、抗灾救灾等热点地区的前沿部署、前沿侦察、前沿存在;以及以多个编组构成的集群形式应对可能的全面星际战争。kXmXA
光标型战术战斗机器人整体呈人形,在标准模式下拥有辨识度较高的躯干、四肢和头部。除外形相似外,光标型机器人在规格上也与一名人类成年男性近似,其在标准模式下全高1.82米,全宽0.5米,重240千克。除整体设计外,光标型在细节设计上同样参考了人类个体,例如其手部采用的是机械动力公司的ESD-45工程型精密操作套件,这一套件拥有模仿人类个体手部设计的机械掌和五根长短不一的机械手指,其目的便是通过完善的动作捕捉软件,并和多自由度的电活性纳米聚合物关节配合,建立人类手部运动的完善模拟,进而实现和人类手部同等甚至更加精准的精细化运动和控制。此外,光标型的手臂也同样仿照人类设计成“手腕-小臂-肩部”的三层可动结构,并在肩部额外配置有可以与手持武器对接的液力缓冲器以减小手持武器设计的后坐力,这一设计配合光标型采用的电活性纳米聚合物运动控制系统,使得光标型机器人在操作手持武器时的表现远优于一般人类士兵。kXmXA
除上肢外,光标型机器人的下肢也仿造人类的“脚踝-小腿-盆腔”形式设置了三个关节,且高度与人类个体基本一致,不过考虑到机器人需要携带的大量负重,赫尔墨斯重工的设计师对其脚掌进行了放大化处理,这有助于分散沉重装备带来的压力,让机器人即便在松软地形上也能维持较为平稳的行进。此外,在由装甲覆盖无法直接看到的驱动层也通过采用相比人类而言更加粗壮的电活性聚合物肌肉束以支持机器人的下肢能够在背负相对人类个体而言更重的重量时依然维持其形态稳定。kXmXA
光标型相较人类士兵青出于蓝的地方还体现在其折叠式设计上。通过肩部、胯部装甲的开合式设计,在一般情况下能够给予光标型四肢足够的可动空间,使其在可以做出人类绝对做不出来的大幅动作的同时,也能通过传动系统实现简易的折叠:双手、双脚并拢收缩在胸前,胯部和脚掌共同接地。折叠模式下的光标型长度缩短到标准状态下长度的一半左右,这使得原来只能容纳一台光标型的空间现在可以容纳两台,极大地便利了远距离运输。此外,通过对传动系统进行简单的重编程,士兵们很快发现了不同折叠程度光标型的其他妙用:可以拿来做桌子和椅子,光标型动辄几十上百公斤的负重使其托起一个身着动力甲的人类还是绰绰有余的,加之机器人不会抱怨主人的所作所为,因此在某些需要人类和机器人编组的行动中,这些任劳任怨机器人还会多出第三种乃至第四种“桌子”或“椅子”形态。kXmXA
光标型机器人采用的人形设计虽然在火力、防御和机动等方面不如专门特化的其他无人机甲设计,但却同时具备了极高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它能够与人类士兵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体系无缝兼容,通过任何设计用于让人类个体通过的区域,操作任何人类个体能够操作的设备,以及在人类个体无法亲临现场的各种情况下(如极端的核生化环境)作为人类的“化身”继续执行任务。加之为降低成本,赫尔墨斯重工在JSS计划中大规模地借鉴商业趋势,将大量的机体子系统外包给其他议会非直属的商业公司或商事组织,并予以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约束。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光标型的研发时间,降低了其全寿命周期成本,还使得光标型能够成为一型通用且成本低廉的人形平台,为赫尔墨斯重工在其定型框架的基础上开发更多样化,更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平台以及以此展开的单兵武器装备系统研究,人体工程学研究,人机交互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kXmXA
作为人形机器人,光标型机器人采用被形象地称为“电磁肌肉”的可编程电活性纳米聚合物作为其运动控制系统的主体。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 Active Polymer,EAP)是一种具有特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智能材料。单个的纳米级EAP在受到电脉冲的刺激后,能够产生微小形变。而如果将大量纳米级EAP通过高周波聚合成型使其转化为类似肌肉纤维的长型管状交缠结构,就能在通入不同电压的电脉冲刺激下产生宏观可见的形变。由于这一结构酷似人类的肌肉纤维细胞,因此这种基于EAP的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也往往被称为“电磁肌肉”,构成“电磁肌肉”的宏观EAP交缠结构则被称为“电磁肌肉束”或“电磁肌肉纤维”。kXmXA
纳米级电活性聚合物能做的还远不止于此,若在由纳米级EAP构成的电磁肌肉束中掺入少许导电材料(例如通常与EAP呈一定比例混合的超精铜粉末),就能使这种复合肌肉束具备半导体性质。这使得在外部电源给予肌肉束以一个初始电脉冲刺激的情况下,这种复合肌肉束能够返回一个低电压的脉冲,再配合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预先输入到数据库的电压-形变二元函数,就能构造出一个拥有完美回唤机制的闭环控制系统,进而在“不依赖人类控制(IHC)”的情况下能够仅通过自身的运动传感器体系、可编程量子芯片和运动控制数据库实现对机体姿态的长期自稳定控制。这一基于电磁肌肉、运动传感器体系、可编程量子芯片和随身数据库的驱动/稳定系统是数百年来所有人类研发的多关节机器人/机械人得以存在的基础。kXmXA
除去完善的驱动系统外,光标型机器人依然要依仗其可适应多种环境的运动传感器体系与驱动系统配合,才能实现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自我稳定。光标型的运动传感器体系被包含在姿态控制传感器体系中,并整合了多种敏感器组,包括磁强计、光学陀螺仪组、精导航仪(Fine Guidance Sensors, FGS)、角速度测量单元(Rate Sensor Units, RSU)等一系列用于测量机体物理信号的特种传感器。再经过光量子主机进行全应用场景内姿态控制信号的处理,并发送给各个执行机构进行姿态调整。kXmXA
由于考虑到宇宙空间作战的需求,光标型机器人很有可能需要配置喷气背包在星际空间中活动,或使用脚掌自带的电磁线圈“吸附”在诸如空间站、小行星、星际战舰等无重力井构造的表面执行任务。因此这也对其机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光标型的姿态调整控制机构(包括在重力环境下的运动控制机构)较为复杂,它在可以进行主动姿态控制的同时也囊括了被动姿态控制的全部内容,从最简单的重力梯度稳定,到需要喷气控制的自旋稳定,乃至最复杂的三轴姿态控制,多重控制手段保证光标型机器人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做到对自身姿态的调整和稳定。而这一执行机构具体的硬件部分则包括反作用飞轮(ReactionWheel)控制(佐以喷气力矩、磁力矩或重力梯度力矩作为辅助手段)、磁力矩器控制、喷气三轴姿态控制等多种控制机构,多种控制手段互为补充,构成了光标型复杂的姿态控制执行机构。kXmXA
除去这些次要的姿态控制执行机构外,光标型机器人在太空环境下最主要的姿态控制执行机构是额外配置的喷气背包上的喷气三轴姿态控制系统。kXmXA
重装型光标配置的堕天使RB-85(AAA RB-85)喷射式单兵机动增强系统的喷气三轴姿态控制包括总计4组的反作用力控制系统(ReactionControlSystem,RCS)矢量推进器组,并布置在机体的质心远端以使用最少的工质换取最大的作用力矩。这一RCS推力器组包含8个脉冲磁等离子矢量推力器,并以两两一组的形式分布在背包的四个方向。并在矢量控制技术的作用下为机体提供全向作用力矩。单组推进器能够为机体提供单个方向最大400KN的可调推力,且可以通过调整推进器自身射频能量比例来调节喷气速度,并以此实现作用力矩强度和方向的灵活变换。kXmXA
光标型机器人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接受到来自友军的远程微波输电支持,然而也要考虑到在没有充电支持的情况下独立进行任务的可能。因此,在光标型机体腹部动力舱位置配备了一颗罗伯茨动力AFR4500C(Roberts DynamicsAFR4500C)托卡马克构型长脉冲磁约束超导等离子体聚变电池组。作为采用托卡马克构型的聚变电池组,AFR4500C包括室温超导磁体(环向场磁体及极向场磁体)、真空室及其抽气系统、供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控制和等离子体控制)、加热与电流驱动系统(中性束和微波)、喷气及弹丸注入系统、偏滤器及孔阑、诊断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包层系统、氦三系统、辐射防护系统、外层设备散热系统、磁流体-温差整合发电系统等部件。kXmXA
考虑到可控核聚变反应的启动需要大量时间和起动电源,加之反应堆高度的复杂性,使得需要将前线作战需求纳入考虑的ARC-4500被设计为一经启动就将时刻保持输出的稳态。这也注定了在一般的作战环境下,想要对单个损坏的ARC-4500进行维修一般是不可能的。然而,早就考虑到这一点的ARC-4500系列兼具高度的模块化和可替换性,这使得做成圆柱形的ARC-4500可以通过预留在机体上的电磁滑轨(兼反应堆锁定)和预制开口很容易地完成整体替换。而替换下来的旧电池既可以就地丢弃,也可以被随行机体带回后方进行停机维护和氦三燃料的补充,甚至可以通过加装外接的控制装置来超控原有的反应堆操作系统,进而超频聚变反应,将这颗电池变为一颗一次性使用的小当量战术热核武器来使用。kXmXA
在光标型战术战斗机器人可全自动、高智能运行的背景下,是来自其机载主量子计算机(简称机载主机)的庞大算力加持。机体运维管理,目标坐标解算、多传感器来源数据整合……大量的工作都需要主机介入,以至于若没有主机的帮助,光标型连站起来都成问题。kXmXA
光标型采用一台赫尔墨斯和P&T联合研制的OQP22350(HHI-P&T OQP22350)通用光量子处理器作为机体主机。OQP22350是目前人类联合在其单兵平台上使用过的最具性价比,可靠性最高的自感知、自适应、自组织、可重塑编译量子计算核心,能够生成多达1600个压缩光脉冲序列,量子体积达到了惊人的8192。OQP22350由量子点单光子源、超低损耗光量子线路和光子数分辨探测器三大主要部分构成,可在室温下运行,并且能够轻松集成到现有基于光纤的电信系统中,并可以将自身连入联合的量子互联网中。此外,光量子计算机还能为高数据传输容量提供提供大带宽,并与人类联合的量子保密通讯网络完全兼容。kXmXA
安装在光标型机体上的基础硬件设施包括电子模块化封装箱(EME)、分布式适配处理器、网络设备等几个部分。其中,EME通过体积巨大、坚固的封装箱将由来自各个非议会直属厂商和商事组织的准军标民用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商用现货(COTS)硬件组成的任务系统电子设备与外部太空环境隔离,包括辐射、冲击、震动、电磁干扰等环境。同时EME还提供对商业准军用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物理保护、噪声隔离、冷却和电源制式等要求。kXmXA
除完善的硬件外,光标级还配备有博采众长,集百家之言的神上智能“经络-16”(KAMIJO JL-16)通用计算环境。这一技术旨在构建一个能够供外部各种终端应用软件运行、操控、显示的开放式虚拟计算环境,对所有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为机体其他子系统乃至编队行动提供计算资源和相关软件。正如同其名字“经络”对人体的重要性一样,JL-16为人形自律平台、作战系统和支撑保障系统提供单个计算环境,为各类应用提供中间件平台,并允许光标型以同一计算资源对通信、雷达、侦查、对抗、导航、武器等多个任务系统的终端应用进行横向集成,以同一的管理和中间件纵向集成了从底层物理硬件及其各种操作系统、借口、协议等,彻底打破了以往的“烟囱”式系统结构。通过JL-16,光标型机器人得以减少集成工作并获得跨越多个域的通用模式优势。kXmXA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类的战斗兵器日益朝着智能化、无人化、协同化方向发展,而CEC的产生正是来源于新时代技术发展对星际舰队战略战术提出的新要求。kXmXA
往大了说,所谓的“协同作战能力(CEC)”为人类联合星际舰队和空天联防体系带来了革命性的新能力。而往小了看,像光标型这样的单兵自律平台也通过CEC能力的应用而获得系统整体对抗的优势,这主要包括扩展战场态势感知,空间光学、电磁、引力波等传感器信息的共享扩大了探测范围。通过来自其他友军的远程探测/精确跟踪,可更早做出决策,从而克服单平台传感器探测范围的限制,扩大武器系统的有效使用范围,具备从其他传感器提供的信息中进行打击的能力。kXmXA
得益于P&T高度发达的信号整合技术,光标型得以通过采用分布式宽带多功能孔径取代以往为数众多的各类天线孔径。位于光标型头部的一体化射频阵列采用模块化开放式可重构的射频传感器系统体系架构,并结合功能控制与资源管理调度算法软件编程,同时实现雷达、电子战与通信、导航、识别等多种射频功能的综合,完成资源共享。kXmXA
而有了射频功能的综合,还需要对包括光学、电磁射频来源进行统一整合。这便是光标型配备的赫尔墨斯-P&T“全视之眼”(HHI-P&T EMOIS)标准单兵级分布式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套件。它由全周天光学传感器阵列和多波段超宽带电磁波相控阵两个部分组成。通过整合光学和电磁观测手段,使得光标型机器人具备了在绝大多数作战环境下的全方位态势感知能力。kXmXA
全周天光学传感器阵列是通过光标型头部的大量不同种类光学传感器集群直接观测目标光学信号,利用光学遥感对其实现定位和测距的光学雷达(LIDAR或LiDAR)系统,这一成熟而可靠的雷达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向目标照射一束脉冲激光来测量目标的距离等参数,还可以用于IFF识别。在搜索模式下,处于同一体制内的电磁波相控阵还会和全周天光学传感器阵列联动,对于雷达发现的目标,整合了EODAS/EOTS功能的全周天光学传感器集群会在对应方位进行聚焦试图捕获。而聚焦得到的光学图像将会迅速通过计算机视觉系统加载进光标型的综合敌我识别系统(IIFF)中。这些光学特征信号将会连同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电磁、热能等特征信号一起,在汇总后呈递给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和神经网络训练的机载AI进行特征分析、视效增强等处理,同时与数据库记录的光学特征进行比对,进而帮助AI进行敌我识别。换言之,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应用给予光标型除标准IFF以外一种有效的敌我识别方法,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传统的依靠无线电应答的IFF系统很有可能会失效,但计算机视觉系统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计算机视觉系统和传统IFF的协同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光标型在强干扰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对于一向复杂的敌我识别工作也加上了一道额外的安全锁。kXmXA
多波段超宽带电磁波相控阵集群作为自前星际时代海军舰船上就在使用的相控阵雷达的升级版,配备有工作在L、S/C、X四个不同波段的三种雷达,并采用四面天线阵的构型。得益于现代技术,三者的接收信号可先由信号/资料处理器处理,然后再输出到雷达组件控制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资料处理。经过整合后,一部雷达即可承担过去搜索、火控、近防、目标捕获等雷达的全部工作,而且在性能超越它们的同时其机电设备重量和体积仅是这些雷达加起来总和的几分之一。kXmXA
在信号处理方面,“全视之眼”配备的电磁波相控阵集群也采用商用现货进行控制与信号处理。高性能的商用现货(COTS)服务器利用雷达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信号分析,包括通道均衡、杂波滤波、多普勒处理等内容,并可执行多种电子保护算法。由于三台雷达在后端进行了信号整合,共用同一台主机,因此三部雷达能够同步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任务分配、功率输出、频率/频带等雷达系统整体指标达到最佳状态。kXmXA
作为标准人形平台,光标型机器人理论上可以使用联合任何一型单兵武器系统。当然,太过多样化的战术选择反而会成为作战的阻碍,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光标型仅携带标准样式的少数武器就足以应对。而到了需要使用特种武器系统的场合,自有更加合适的作战单位填补光标型的位置。kXmXA
一般情况下,为减轻后勤系统的压力,前线光标型配置的主要武器为一把加挂了30mm枪榴弹发射器的赫尔墨斯B-2638-GL3型12.7mm通用脉冲激光突击步枪(GL3代表加装榴弹发射器)。该型步枪作为联合标准单兵枪械框架(SIGF)中的B型(激光版本),采取了和A型(电磁型)和C型(粒子型)一致的基本枪身框架。目前联合产量最高的B-2638(B型2638年版)型依然采用自由电子激光体制(Free Electron Laser,FEL),因此不配置电磁型的动能弹弹匣,而是在原有框架的弹匣位置设置了一个固定的形如弹鼓的质子驱动等离子体尾波场加速器,这种加速器通过质子束驱动激发出一个等离子体波(尾波场),再将电子注入尾波场,在电子进入等离子体波但被加速之前插入等离子体压缩机。压缩机将电子挤压在一起,并且翻转它们的顺序,从而使位于脉冲前部的快速电子现在处于后方。当缩短的脉冲被加速时,后面的快速电子追赶上前面的慢速电子。如此一来,最后的脉冲便拥有了非常小的能量分散。利用等离子体尾波场,能够让电子在一次加速阶段内就加速至2GeV。kXmXA
B型激光突击步枪全系统可分为电容、加速器、反射镜组、扭摆磁铁和输出调谐棱镜组四大部分,其中,标准步枪电容位于枪托位置,且配备了外部输电接口使其可以与光标型肩部的充电单元连接,进而提高其输出功率和续航;等离子体尾波场加速器位于原弹匣位置,并通过单向阀通向位于原护木位置的扭摆磁铁组,产生的相干辐射(即激光束)随即通过最前端的“枪管”(实际上是调谐棱镜组)进行聚焦和照射。且可在短促脉冲射击和长效持续射击两种模式间选择。此外,由于B型激光步枪准连续运转和可调光谱范围的特点,使得其不一定只能被用于作战目的。当波长调节为0.86μm时,B型激光步枪甚至可用于向临近的友军单位传输功率,仅需将友军微波输电单元的肖特基势垒整流器二极管调节至同样的频率,就能实现超远程功率传输。当然,鉴于激光的衰减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这种方式并不一定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能给予联合的无人编组在近距离作战环境下的一定优势。kXmXA
除B型激光步枪外,光标型自然还可以选装SIGF体系中的A型和C型突击步枪。A型电磁步枪的基本架构和B型一致,但配备有30发电磁动能弹弹匣,枪托位置则依然是标准步枪电容,可以与机体连接实现更强的电压输出和更高的续航时间。护木内部则由B型的扭摆磁铁组更换为相对的矩形加速线圈组。A型突击步枪采用的轨道-重接加速体制可赋予动能弹药3-4马赫的初速,且枪口动能能达到2000焦耳以上。这赋予单枚电磁动能弹以恐怖的毁伤能力,甚至使其可以用于反装甲任务。kXmXA
C型粒子步枪相比A型和B型步枪则有所不同,专注“隔山打牛”的赫尔墨斯C-2647-GL4型12.7mm通用粒子突击步枪发射的是混合了电子束以中和其电性延长其射程的高能质子束。C型粒子步枪依然采用B型步枪的弹鼓状电子加速装置,电容设置在枪托处。通过枪管内预先加注的氢气与电子束碰撞,使氢分子电离成质子。这样,空间中就形成了质子、电子、氢分子离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从等离子体中用外加的较高电压将所需的质子吸引出去,然后注入到护木内部的粒子加速器中进行进一步的加速。这些将具有聚焦作用和散焦作用的磁铁交替排列的加速器能够将质子束加速到近光速,在这个速度下,高速增长的相对论效应引起了“尺缩钟慢”效应,有效抑制了粒子束的扩散效应,使得其射程进一步提升。高能质子束在命中目标后,其超强穿透性不仅能够杀伤内部人员,自身的强电磁特性还可用于破坏内部的电子设备,如果选择的位置得当,甚至能在敌方构造内部引起大规模的停电和失能现象。kXmXA
除主要武器外,光标级还配置有6枚赫尔墨斯M184系列手雷。M184系列作为联合生产和保有量最大的单兵投掷物,拥有A1高爆破片手雷、A2电磁脉冲手雷、B1反重力手雷、C1智能制导手雷等多种款式可供选择。然而,基于“太过多样化的战术选择反而会成为作战的阻碍”这一认识,光标型一般配备的多为A1高爆型和A2EMP型。其他种类的投掷物装备较少。此外,光标型在重装形态下还可加装6联装微型导弹发射器、重型盾牌、加特林速射机炮等重型武器支援友军作战,不过由于搭载这些武器会使得光标型无法折叠运输,加之更高级的光耀级战术战斗机器人也可携带这些重型装备,因此在光标型平台上配置这类武器往往是并不划算的。kXmXA
作为人形任务平台,光标型更注重其通用性和多用途能力,而非其防护水平,加之人形平台天生存在防护能力有限的问题,为其配置完善的主/被动多层防护是不划算的;加之光标型往往和友军编组,单独行动的情况极其罕见,因此更重要的是加强自律机器人之间的协同能力,而非注重单兵防护能力。上述几点导致光标型仅配备了乏善可陈的“标准”防护体系:除传动系统自带的世界树F-CM18(YggdrasilF-CM18)军用级纳米强化钢-陶瓷复合材料框架外,全身唯一的装甲防护就是标准的表面喷涂抗烧蚀蒸发热涂层的光子晶体-钛合金复合可编程装甲系统。作为整合了基础防护(环境防护)和作战防护(打击防护)能力的综合性装甲系统,由抗烧蚀蒸发热涂层、光子晶体、钛合金背板共同构成的模块化复合装甲系统可分为装甲框架和装甲板两个部分,镶嵌在框架上的复合装甲板能够有效地防御来自物理、化学、生物、核反应等多维度的损害。首先与来袭抛射物接触的扛烧蚀蒸发热涂层往往一受到冲击便会被摧毁,但是它的毁坏会将来袭的超高速发射物蒸发成等离子体。沿装甲轮廓扩散开来的等离子体将会在增大其表面积的同时降低撞击时的压强,这极大地降低了发射物给主装甲带来的冲击。光子晶体则兼具缓冲层和激光防护的作用,其晶体内生长的特殊晶格结构能够构成一个个微型棱镜,将来袭激光束不断分散,进而极大地减弱光束直射带来的热效应,进而削弱其杀伤能力,钛合金背板则凭借其耐高温、高硬度特性作为最后的防护硬接来袭火力的锋芒。一旦装甲系统受到不可逆的损害,进而导致其防护效果尽失,埋藏在钛合金背板下的传感器就会发出信号,指令受损的装甲板脱离主体,这有助于减轻机体负重,增强其机动性以更好地躲避敌方来袭火力,而空缺的装甲板位置也可在战斗后得到重新补充。kXm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