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章节,第二卷细纲

  一,设定,粗纲lquam

  1)书名:《我,弗洛伊德,守护青春恋爱物语》lquam

  2)题材:综漫,校园青春,恋爱,心理学,后宫(可能),推理lquam

  3)主角:樱井新lquam

  4)重要女角色:羽川翼,樱岛麻衣,土间埋,黑木智子,南梦芽,雪之下雪乃lquam

  5)世界观设定: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名为“力比多”(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心理学概,指以欲望和需求为目的的潜意识)的怪物,腐蚀堕落着青春期少年少女们的心理。lquam

  本书是将人们潜意识里的“力比多”实体化为生物,以主角对抗“力比多”拯救问题少女的青春校园故事来讲述【失格】,【嫉妒】,【堕落】,【压抑】,【孤高】,【厌世】等六个青春期心理所常见的问题。lquam

  全书共六卷,每卷5~6万字左右,大概全书为36~40万字。lquam

  每一卷以一名问题少女为女主角,讲述破除她的心理问题的过程。lquam

  6)主角的工作:通过系统的帮助对抗“力比多”,将处在“本我”和“超我”中的问题少女拉回“自我”中。lquam

  本我:作为动物的“我”,以实现自己欲望和需求为目的。lquam

  自我:是社会实践中的“我”,有感情,也有理智。lquam

  超我:是理想中的“我”,是良知和内在道德。lquam

  处在“本我”系的少女:樱岛麻衣【失格】,黑木智子【堕落】,南梦芽【厌世】lquam

  处在“超我”系的少女:雪之下雪乃【孤高】,羽川翼【嫉妒】,土间埋【压抑】lquam

  7)主角的身份:lquam

  穿越者,但不知道剧情。lquam

  侍奉部成员,心理咨询社成员,校园传说破析组组员。lquam

  8)前期主要女角色与主角关系:lquam

  雪之下雪乃:侍奉社部长,主角的实践顾问。lquam

  樱岛麻衣:前知名女童星,演员,心理咨询社成员,后邀请主角成为自己的经济人。lquam

  羽川翼:心理咨询社前辈,主角的知识顾问。lquam

  土间埋:心理咨询社成员,同班同学,游戏搭档。lquam

  黑木智子:主角帮助的对象,黑木唯一的朋友。lquam

  南梦芽:主角帮助的对象,前女友。lquam

  9)次要人物与主角的关系lquam

  长门有希:外星人,前文艺社部长,现心理咨询社部长。lquam

  比企谷八幡:侍奉社前辈,主角的好友。lquam

  由比滨结衣:侍奉社前辈,主角的好友lquam

  平冢静:生活老师,校园传说破析组组长。lquam

  福部里志:古典文学部兼手工部成员,学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校园传说破析员。lquam

  折木奉太郎:古典文艺部成员,校园传说破析员。lquam

  千反田爱瑠:古典文艺部部长,校园传说破析员。lquam

  10)系统/能力lquam

  名称:【弗洛伊德模式】lquam

  功能:能实时显示“索引人”的心理状况。有五大功能区,完成系统任务后可获得一定资金,强化区域的点数,和力比多的相应装备。lquam

  五大区的功能:lquam

  【身体状况】:分析“索引人”身体情况,给出评分。lquam

  【心理状况】:分析“索引人”心理情况给出评分。lquam

  【心灵透析】:分析“索引人”心里所想进行简要概述。lquam

  【近期心理成长曲线图】:显示近期心理走向。lquam

  【心理图解析】:分析心理成长曲线图,给出评分和分析。lquam

  二,细纲,前30~50章lquam

  前述,在大学里读研的主角不知是何缘故穿越到患有重度自闭症的高中生樱井新的身上,为了回家,他不得已以樱井新的身份开展各自校园活动,来完成系统所布置下来的任务。lquam

  本书一周目的主题是【镜像】,其来自于著名精神学家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其简单概括下就是6~18个月大的婴儿,其自我认知的形成有两个阶段。lquam

  第一阶段是将镜子里的自己认错为他人。lquam

  第二阶段是将光影作用下产生在镜子里的“自己”当做真正的自己。lquam

  ……lquam

  UMR小姐认为,青春期前的少年少女们无一例外都处在镜子理论中的第二个阶段:lquam

  即【在他人印象这面“大镜子”中的自己认作是真正的自己,并有意或无意的维持着自己在他人印象中的形象。】lquam

  【而所谓的青春期,实际上就是在生理和认知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进行“破镜”的过程。】lquam

  在此,作者举个简单的例子。lquam

  ……lquam

  小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被父母问过“长大后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lquam

  对于作者这样的00后,以及大部分90后来说,我们的回答大概率不会超过“科学家”,“医生”,“警察”,“教师”,“运动员”(08年后再加个“航天员”)这些职业。lquam

  时过境迁,儿时所说的职业是否都实现了呢?lquam

  不说100%,至少80%的人现在所做的工作都和儿时所向往的职业无关,甚至回想过去,会觉得那时候一本正经回答的自己很可笑。lquam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儿时我们是在正经真诚的回答父母的问题,说出了心目中向往的职业。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小时候对世界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所造成的。lquam

  而且我们想成为科学家,是因为我们从父母,亲戚口中知道“当科学家好”。至于它那点儿好,科学家这个职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就说不上来了。lquam

  所以,当我们逐渐长大,对这个世界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后,回首往昔,我们会不由的感慨道:“世界如此精彩,可以选择的职业有那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我们喜欢感兴趣的职业作为目标呢?”lquam

  ……lquam

  我们在一到六岁时,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对未来的认识基本是单向性的由父母传输给我们。换句话说,【一到六岁时我们的世界观来自于“父母的经验”而并非“自己探索所得出的经验”】。lquam

  六岁到十四岁我们正式开始了慢慢探索起这个世界。lquam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起初我们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依旧会向父母或身边亲近的人进行询问(例如千反田爱瑠)。他们嘴里所说出来的话,幼时的我们眼里就是“绝对正确的真理”,他们的形象也带有纯洁如天使般的“神圣性”。lquam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不断加深,我们会一点点的发现,我们从父母或其他人那里所了解到的东西并不一定正确,父母的形象也逐渐不在高高在上,不在神圣。lquam

  随着对这个世界的不断了解,自我意识不断加深,我们开始逐渐“夺回”幼时被父母占据的思想,甚至反向向他们输出,这时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就来。lquam

  所以所谓的叛逆,归根结底是已经通过自我探索形成思想的我们与父母思想的冲突。lquam

  对于这一点,大部分的父母是不自知的,他们还会本能的向过去那样向我们输入他们的思想。当他们的这一行为遭到抵触时,就会惊讶的发现,“以前的乖乖女突然就不见了!”。lquam

  ……lquam

  一般来说,镜子理论的第二个阶段“将通过光学原理映射在镜子(父母他人对我们的印象)里的自己视为真正的自己”这一阶段会陆续在青春期的前期和中期破除。lquam

  青年们通过探索认识了世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成长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从而推倒父母单方面给我们树立起来的形象,打破镜子。lquam

  然而这个过程并没有说上去的这么简单。lquam

  首先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依旧过于浅薄。lquam

  受家庭环境,经济情况,以及地理,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少年少女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并不比他们的父母强多少,甚至是一模一样。lquam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成长在封闭落后山村里的孩子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一辈子没去离开乡,过县城的父母是差不多的。父母在他们幼时告诉他们的(除了性)基本就是他们所能见到的全部。lquam

  应该注意的是,直到今日我们依旧有数亿人在脱贫和返贫线上挣扎。他们没坐过飞机地铁,没见过高楼大厦。即便信息化社会虽然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了,但对于他们来说想真正了解,探索这个世界依旧是遥不可及的愿望。lquam

  ……lquam

  其次,受家庭影响过重的少年少女也有可能不愿打破或是尽肯能维系这面镜子。lquam

  这一类的少年少女往往都比较懂事。这是由他们的家庭环境所造成的。lquam

  比如说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长大的孩子,看着对自己百般宠爱且日渐衰老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就算有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也不会忍心在他们面前表露出来。lquam

  又比如说家里极度贫困,且又是单亲或父母生有重病家庭里的孩子。lquam

  这种家庭里的孩子自小就要帮着家里进行分担,甚至在十一二岁青春期还未来到前就要扛起家里的大梁。lquam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家庭的孩子他们甚至连叛逆的资格都没有。lquam

  我的一位同学就属于这种情况。lquam

  从小的时候他就被父母告诫说家里穷,和别人比不了。所以从小学到上高中前他都没有主动向父母要过一次零花钱,没吃过肯德基麦当劳,看别人放学后买零食玩玩具也只有流口水和羡慕的份。lquam

  这导致他非常自卑,感觉低人一等,交不到什么朋友,甚至小学毕业时连同学录都没有钱买,尴尬的只能躲操场上偷偷抹眼泪。lquam

  在这种环境下自然也就没什么青春期的叛逆心了。lquam

  直到……lquam

  上了大学后,他才猛然发现,特么的我家这叫穷啊?!lquam

  父母都是体制内铁饭碗,住在一百多平的大房子,高中上的是全市最好的贵族学校。虽然谈不上富裕或中产但也妥妥的是小康之家,甚至比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家境都好。lquam

  大学时就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比别人高出四五百,家里之所以感觉穷完全是老爸乱投资自己作的。lquam

  所以当他发现真相后,原本被压制的已经过去了的青春期一下就又冒了出来。你说往东我往西,你说打狗我踢鸡反正就是不按你说的做。lquam

  ……lquam

  最后,在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lquam

  由于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的不深,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刚建立起的三观依旧脆弱,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即便再小,也会像一枚石子投入水面的那样掀起无数涟漪。lquam

  简单来说这时候我们的心理是非常的敏感的,任何小小的伤害都有可能造成心理疾病。lquam

  比如说松前绪花在被鹤来民子说“去死”时低落的心情。(《花开伊吕波》)lquam

  又比如夏美子刚长出角时被同学无意间所说的“好怪哦”所伤心的流去眼泪。(《街角魔族》)lquam

  “去死”与“好怪哦”,这两句轻微的甚至不太算骂人的话对正处在青春期的两位少女都能造成如此大的情绪波动,很难想象,如果她们真遭受到了网暴会抑郁成什么样。lquam

  所以从心理学上论,对于最近又上热搜的“虐喵事件”中的男生,在受到法律上的惩戒之后如果能诚心悔过,UMR小姐真心希望不要再网暴他了。lquam

  回到正题,在青春期这个“自我意识刚刚架构起来”的敏感特殊时期,所有人,包括在看这里的读者和作者,在这个阶段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出现有心理问题。lquam

  而这些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心理问题统一被称作“青春期综合征”。lquam

  ……lquam

  对于青春期少女少年问题进行描述的小说不对,不过幸运的是他们都足够有名。lquam

  这里只以日式轻小说为例的就有大名鼎鼎的《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和《物语系列》。lquam

  都看过这两部番/小说的读者应该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lquam

  《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转化成了“看的见”“摸得着”的事件表现出来。lquam

  《物语系列》则更绝,西野维新将这些问题与霓虹传统妖怪传说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怪异”这一形象。lquam

  本书正是以和这两本经典之作类似的形式表述青春期的心灵问题的。只不过樱井新所要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心理医生,而是处在“破镜”后迷茫期的少年少女的引路人。lquam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