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第三章 商愿为君子之儒!

  但是一番考校下来,事情似乎又不像蔡邕所想的那样。陶商在自己的考问下,除了少数几处错漏和遗忘,几乎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就连蔡邕涉足较少的医术和兵法,陶商都能跟他侃侃而谈,许多自己写过的文章,也都能娴熟地背诵上来。lpe3L4

  蔡邕曾经以为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够妖孽了,少年时就因为记忆力过人而名声鹊起,后来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在文学、数术、天文,乐理上都有不小的造诣。然而现在他的眼前,似乎就是一只新的妖孽在崭露头角。lpe3L

  不错,很像我。lpe3L4

  人在失意或者老去的同时,常常会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光辉岁月,此刻的陶商在蔡邕的眼里就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lpe3L

  暗悄悄地瞥了一眼笑容和善正在捋着自己胡子的蔡邕,陶商顿时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事情总算已经十拿九稳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滴,心想幸亏周泰和蒋钦那两个二货在外面,要不然他们光在旁边听着,头都要炸掉了。lpe3L

  不过这位蔡先生问的问题...也太多了吧!陶商在心里不停地腹诽着,他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该答还是不该答。如果不答,万一蔡邕觉得自己是个喜欢吹牛但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不肯收自己又怎么办?但完完整整的答完以后...这老先生的兴致反而愈发高涨了是怎么回事啊!lpe3L

  不过转念一想,蔡邕是当世之名士,平日里肯定经常呼朋引伴,吟诗作赋...但是流放的这几个月,连身体都弄得这样憔悴,更别提有人能和他正常的说话聊天,现在即使碰见自己这样的后辈,也变得这样话痨。lpe3L

  陶商觉得自己的脑壳有点疼,这答多答少有时候也着实是个问题,这度是真的难把握啊!lpe3L

  “陶公子惊才艳艳,甚至称得上是蔡某至今为止见过的最聪明的弟子。”lpe3L1

  “囫囵吞枣而已,小子要学的东西还有许多。先生,您这是愿意收我为徒了?”陶商习惯性地谦虚了一句话,这才反应过来,惊喜地问道。lpe3L

  蔡邕温和地点点头,随即向陶商提出了最后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前。我有最后一件事情,想询问陶公子。”lpe3L

  “先生但问无妨,商必定知无不言。”lpe3L

  “陶公子因何想要拜我为师?志向为何?所求为何?”蔡邕眼皮微眺,侧眼观察着陶商的反应,“陶公子家学深厚,凭借现在的才能,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挣得一个好前途,何苦还要不远千里来拜蔡某为师?”lpe3L

  陶商郑重地站起身来,向蔡邕郑重行礼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商愿为君子之儒,不愿为小人之儒。而想要成为君子之儒,就离不开像先生这样的真君子的教导。”lpe3L5

  “何为君子之儒,何为小人之儒?”lpe3L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公正,斥邪恶;既能恩泽于当世,又可流芳于后世。而小人之儒则不同,不过做些寻章摘句、引经据典的学问,整日忙碌在笔砚之间、专攻笔墨文章,只会雕虫小技。笔下虽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于社稷于黎民都毫无益处。陶商只愿做君子大儒,不想为小人之儒!”lpe3L5

  陶商挥手自兹,慷慨激昂地抒发着自己的一番豪情,让蔡邕也不禁感慨起来,拍案惊奇道,“壮哉!陶公子有鲲鹏之志,今得佳徒,亦是蔡某之荣也。”lpe3L

  听到蔡邕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陶商心头一喜,连忙俯首下拜,郑重其事地向蔡邕磕了三个响头,“陶商拜见老师。”lpe3L

  “商儿快快请起。”lpe3L

  师徒名分已定,蔡邕对陶商的称呼也变得更加亲切,陶商行礼一完,蔡邕就急忙起身将他扶起。lpe3L

  “周泰蒋钦。快把我的束脩六礼拿进来。”lpe3L4

  现在虽然条件简陋,但陶商还是把拜师应该准备的束脩六礼备齐,这是古代拜师的时候学生需要提供给先生的六项含有特殊寓意的礼品。即肉干(谢师恩),芹菜(业精于勤),龙眼干(启窍生智),莲子(苦心教学),红枣红豆(宏图大展)等组合成的六礼束修。lpe3L9

  随即陶商又拿出了自己的拜师名帖,双手奉给了蔡邕。并且作势向蔡邕介绍道周泰和蒋钦。lpe3L

  “老师,我来给您介绍一下。这两人名叫周泰和蒋钦,他们两人也会和我们一起上路,于路上可以照顾老师,万一遇到危险时也可以保护先生。”lpe3L

  周泰和蒋钦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在陶谦父子的熏陶下,对蔡邕那样的名士十分尊重。纷纷上前朝蔡邕抱拳行礼。lpe3L

  “晚辈周泰见过蔡先生。”lpe3L

  “晚辈蒋钦见过蔡先生。”lpe3L

  蔡邕作为当世大儒,识人的技能自然也是一等一的。初见周泰与蒋钦不过几眼,就觉得两人器宇轩昂,也都不是寻常之辈。于是捋了捋胡子,按起他们两人抱住的双拳,对陶商赞叹道,“商儿身边果然藏龙卧虎,为师看你身边的两位侍从也都非同一般。”lpe3L

  “父亲在舒城任职的时候,我曾不幸遭到歹人的暗算,多亏了他们两个才救了我的性命。虽然名义上他们只是我的侍从,但在陶商看来,我们三人却有过命的交情,就像亲兄弟一般。”陶商简单介绍了两人和自己的关系,也对蔡邕着重强调道,“老师,别看他们年纪比我大不了多少,却都有一身的勇力,三五十人都不能敌。老师为人刚正不阿,得罪过不少奸诈之徒。这一朝流放,难保不会有人动什么歪歪心思,有他们两人在,一定能够护得老师周全。”lpe3L

  “商儿有心了。”lpe3L

  陶商考虑的如此周到,让蔡邕心头不禁感到了一阵暖意。自从他落难之后,一路上的心酸苦痛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了,从万人敬仰、故交门生遍及天下的的当代大儒,落到几乎无人送行,更无人挂怀的地步。幸好半路冒出来这样一个优秀的徒弟,还可以让他感觉到这世间人心的一丝温暖。刚才陶商所言的要成为“君子大儒”的志向,又让他似乎找回了曾经自己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lpe3L

  “就算老夫无法再回到中原,如果好好培养商儿,让他继承老夫的衣钵,也算对得起社稷,对得起自己了。”lpe3L1

  蔡邕如是想到。lpe3L1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