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关于蝗虫的一己之见 2

  最近看间贴,发现作者君写的那段关于蝗灾的描写好像有些不严谨,一时疏忽。大家都觉得有些问题...那我就先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大家要是对我的解释还不怎么认同...因为其实写到这里,前面的想改也不好改了(笑哭),希望大家能够原谅作者君的这个错误。3vjqC

  篝火灭杀其实这个方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在实施,但是操作不成熟,也一直没有普及起来。到了唐朝时,成熟的“篝火诱杀法”才出现在记载中。3vjqC

  春秋战国的传统方法在《捕蝗要法》的记载提过,这种方法具体的操作是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然后把大概八尺长白色的布用竹竿撑起顺着风向三面包抄,将将蝗虫围在一堆后,用工具扑打。3vjqC

  汉代是诞生了新的灭蝗方法“壕堑掩埋法”。这种方法需要在蝗虫到达田地之前先挖一个大坑,然后把蝗虫引诱到坑里以后,马上填埋起来。不过这种方法虽然杀伤力还可以,但要求有点高,也非常难以普及。3vjqC

  而这两种对活动力极强,繁殖贼快的蝗虫作用其实也较为有限。想要用蝗虫来临时充当粮食也较为困难。3vjqC

  又因为古代封建迷信的缘故,后来甚至到了几百年后唐代玄宗的时候,全国发生大规模蝗灾,许多地方因为惧怕“蝗神”。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同时朝议鼎沸,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唐玄宗犹豫不定。后来玄宗决心灭蝗,但百官仍疑惧不安,黄门监卢怀慎道:“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许多地方官吏也纷纷反对,说要以“修德”来抵御蝗灾。3vjqC2

  所以,作者君个人认为,几百年前的东汉末年,反应比之盛唐时期,只可能更加严重。3vjqC

  再试图解释一下毒性的问题...我姑且言之,要是觉得不对,有什么地方我说错了,大家也不要对我手下留情。3vjqC

  东亚飞蝗的毒性要稍微低一些,虽然一时找不到确切记载,但历史上应该是存在将蝗虫磨成粉,和原本的米糠混合充饥的相关记载,我稍微还有点印象。3vjqC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3vjqC

  这可是生吃了好几只,因此作者君个人估计毒性在摄入量不高的情况下或许并不算太大。3vjqC1

  通过一些处理技术,应该可以稍微降低一下毒性。而作者君在上下文里也提过,灾民并不全是依靠蝗虫粉,而是通过掺入一定量蝗虫粉,在保障百姓不被饿死的情况下。与米糠和粮食、野菜草根树皮等所有能用上的东西混合,减少粮食的消耗。3vjqC1

  就算毒性残留较多,跟饿死比也要好一些,在荒年这也好歹可以算作半种粮食。面对着那些惧怕“蝗神”,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的百姓和遍地的灾民,用这种他们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东西,多坚持几天应该也不算什么大问题。3vjqC

  毕竟陶商和陶谦都不指望凭这些就可以读过蝗灾,他们只是用这种方法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保障境内和山寨的灾民不被饿死,等待朝廷的援灾物资。3vjqC

  以上,就是作者君的个人理解...也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3vjqC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