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周瑜科普(一)吹了功绩,黑了人品

  本来想先科普一下诸葛亮,但是提到诸葛亮为了防止一些不必要的撕逼,还是先来科普一下周瑜好了。3YJz3

  我在科普刘备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在了解三国人物之前。切忌拿着“演义人设”去硬套“历史人设”,最终把两者的优点照单全收,黑点视之不见。3YJz3

  周瑜就是一个“演义人设”和“历史人设”冲突的极为严重的人物。大家熟悉的周瑜,在《三国演义》中的画风是虽然有才华,但总是被诸葛亮压了一头,感慨“既生瑜何生亮”的大都督。而随着一番拨乱反正的现象,周瑜现在的画风有时候会是这样的:3YJz3

  周瑜是个文武全才,羽扇纶巾,指挥赤壁大战,而且相貌英俊人品极佳,官拜大都督,小乔初嫁了。3YJz3

  羽扇纶巾的科普请见于序章第二章末尾ps,这是诸葛亮的没错。3YJz3

  诸葛亮的确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没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个时候的诸葛亮也就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他的作用主要是促成了孙刘联盟。他和周瑜估计也没多少交情。3YJz3

  虽然对待诸葛亮那番小肚鸡肠的模样的确让许多周瑜粉丝不爽,但是《三国演义》也同时保留了周瑜对程普的宽宏大量,并在之前想要招降诸葛亮不得,恐怕他危害东吴才处处针对的补丁。3YJz3

  罗贯中他也不是神仙啊,不能什么锅都甩他头上yysy,《三国演义》成书前,周瑜的形象就更惨了。3YJz3

  宋元话本《三分事略》中,周瑜已变成了才智碌碌、目光短浅、妒贤忌能、庸俗浅薄的平庸之辈。他鼠目寸光、沉溺酒色,为己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军事上,オ智平庸,屡战屡败;人格上,好大喜功,心胸狭隘。3YJz31

  元杂剧中涉及周瑜的有《两军师隔江斗智》、《刘玄德醉走黄鹤楼》、《庞掠四都》以及《周公瑾得志娶小乔》和《周瑜谒鲁肃》。在面对诸葛亮时,周瑜同样沦为了陪衬。3YJz3

  《三国志平话》中,周瑜狭小的气量、嫉妒的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他做慢无礼、沉湎酒色、妒贤忌能、骄矜自得,一次次被诸葛亮所气,最后终被气死。3YJz3

  老实讲,罗贯中他真的尽力了...创作他也不是孤岛不是?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周瑜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形象。描写了他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建立新业;赤壁大战,火攻破曹。3YJz3

  但周瑜人设冲突的问题,演义并不光是黑了他的人品,实际上在周瑜的功绩方面做出了不小的夸大。3YJz3

  1.外貌3YJz3

  演义:3YJz3

  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3YJz3

  正史:3YJz3

  《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以下简称为周瑜传):瑜长壮有姿貌。3YJz3

  比较一下《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时人异焉。3YJz3

  2.演义:推荐二张3YJz3



  瑜谓策曰:“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策曰:“何为‘二张’?”瑜曰:“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第15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正史:与周瑜无关

  《三国志·张昭传》: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三国志·张纮传》:少游学京师,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

  3.演义:计擒太史慈

  孙策与周瑜商议活捉太史慈之计。瑜令三面攻县,只留东门放走,离城二十五里,三路各伏一军。太史慈到那里,人困马乏,必然被擒。(第15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正史:太史慈被孙策所擒,和周瑜无关。

  《三国志·太史慈传》: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2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