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一)

  陈寿说:“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句话经常被用来证明诸葛亮军事能力的不足,可是政治才能较高,也不能说明将略就差到哪里去,具体分析会在之后。而且因为陈寿个人与诸葛亮父子的矛盾和晋朝的背景,难免不会被认为曲笔了一番。lquaP6

  唐朝李靖直接鄙视: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lquaP2

  东吴大鸿胪张俨在《默记》中写到: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lquaP

  《袁子》: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lquaP

  这是在被刘备送掉了大半精锐和将官下,不过几年诸葛亮拉出的部队。以巴蜀的兵员,没有骑兵和魏国在魏国地盘上作战。lquaP

  治戎为长,长在哪里?lquaP

  这恐怕就没多少人说得出来,而这恰恰是诸葛亮军事能力的代表。lquaP

  按袁子的记载,诸葛亮用几万兵力北伐,天下震动,蜀地人心不忧。再结合一切其他记载的描写,就连魏国的百姓,似乎也没有被兵灾所害,甚至第五次北伐已经开始军民混合在渭水南岸屯田了——古代版子弟兵。lquaP1

  止如山,进退如风。lquaP

  这七个字看起来只是逼格很高,但实际上能做到如此的精锐真的很少,哪怕做到一半“止如山”,都可以说是难得的名将了。lquaP

  可以类比“撼山易,憾岳家军难。”lquaP

  虽然没有那么玄乎,但诸葛亮也是真的写出八阵,只是再一次被罗贯中写歪了。lquaP

  水经注:孔明说:“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只要我创造出了这种阵法,还有谁!lquaP

  西晋的李兴在《祭诸葛丞相文》:推演子八阵,不在孙、吴”。lquaP

  三国志: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lquaP

  极度的自信,这才是英霸之气的丞相。而事实也是,真的没有人,能够面对面击败诸葛亮——马谡那就是自己作为一军主帅了,直接坑死队友。lquaP

  南征的时候,有人劝阻诸葛亮不可轻动,派一员大将,诸葛亮回答不是我不信任你们,是因为除了我,真没比我能打的...lquaP

  最了解诸葛亮能力的,司马家算一个。后世的名将也都有目共睹(他们可没三国演义),纷纷以成为武侯那样的名将为荣:lquaP



  司马懿:真天下奇才也。

  司马昭: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陈勰持白虎幡,以武侯遗法教五营士——这可是司马懿亲儿子,你猜为什么他要学诸葛亮的兵法? 1

  西晋马隆用诸葛亮古阵遗法,略试一二。隆以募兵三千,克平西凉,厥功称着。

  《晋书·桓温传》: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

  《北齐书·陆法和传》:军次白帝,谓人曰:“诸葛孔明可谓为名将,吾自见之。”

  北魏依然用诸葛亮的兵法对抗柔然的骑兵——《通典·边防》: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

  《隋书·李子雄传》:子雄立指麾,六军肃然。帝大悦曰:“公真武侯才也。”

  《唐李问对》:靖曰:臣前所进黄帝、太公二陈图,并《司马法》、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历代名将用其一二而成功者亦众矣。但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李靖又亲自在八阵图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使用。 1

  这还只是唐代及以前的部分评价,诸葛亮被吹真的和《三国演义》没什么关系,因为他真的是一个人形自走挂壁。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