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轰鸣的马达:德皇陆军的机械装备之轻型车辆杂谈篇(修订版)

  即便是到了摩托化牵引的重炮营一级,轻型车辆的意义也同样没有减弱。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德军将摩托车看做是机械化的战马,所以营长和副营长的座驾都是摩托车,不过营部里还有两辆专门供他们乘坐的挎斗摩托,每辆挎斗摩托上都有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员,在营长和副营长乘坐这些挎斗摩托的时候,原本搭乘挎斗摩托的那名成员就会去驾驶营长和副营长的摩托车了。44qRP

  营里的军士长、作战参谋和后勤参谋们也都各自有一辆自己的摩托车,不过他们便没有专门的挎斗摩托可以乘坐了,营本部里的其它士官和士兵则没有自己的摩托车,他们乘坐一辆0.5吨轻卡。44qRP

  营里的炊事单位级别是分排,这个分排有一名军需中士作为分排长,他也会驾驶一辆摩托车;辎重行李单位、燃料单位、弹药输送单位的编制则是排级,每个排都有一名排长和一名中士,他们的座驾是挎斗摩托车。医疗单位则搭乘0.5吨和0.75吨轻卡,这些卡车中有的用于运输药品和医疗工具,有的则充当救护车。通讯单位同样依赖于这样的车辆。44qRP

  而作为重要的技术兵种,重炮单位总需要测地、气象、弹道解算、校射、观察等等单位,这些单位单独编成一个火力控制连,这个连装备的大多数是由0.5吨和0.75吨轻卡底盘改造的特种车辆,也有少数40马力的观察车。44qRP

  这个连里比较特殊的单位是空地联络组,这个单位有一辆40马力越野车改造的空地联络车。而他们要保持联络的对象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炮兵观测气球,其二是炮兵校射机。44qRP

  历史上,早在普法战争时代,普军就使用过观测气球用于侦查法军阵地,引导炮兵火力。当时的技术条件非常简陋,因为电话还没有发明,所以校射员只能通过旗语或者是灯光信号同地面上的炮兵保持联络,效率相对有限。在本位面,到一战时,德军的炮兵观测气球发展已经相当完善:44qRP

  气球的球体是一种软式气囊球体,它的形状并不是热气球常见的球形,而是飞艇型的,乍看上去和软式飞艇并无二致。采用这种形状是因为飞艇型的球体相对于球形球体在风中更加安定,有较高的指向性,同时受风力影响也最小。44qRP

  但是和软式飞艇不同,德军的炮兵观测气球没有任何动力,它需要被系留在地面上,一旦系留索断裂,那么这气球就会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去了。而这么一大个气球想要被系留在地面上并不容易,它需要一个重量高底盘稳的系留物,通常德军会使用一辆K型牵引车作为系留车,这辆车同时还是气球球体的运输车。44qRP

  本位面一战中服役的德军炮兵观测气球大多是使用氦气的,这种气体很不活泼,绝不会像氢气那样轻易就会起火燃烧,但是代价是价格较为昂贵,在提供同等浮力的情况下,氦气的价格可达氢气的三倍以上,不过德军为了安全性也还是尽可能的给观测气球提供氦气。只是德军的飞艇也是使用氦气的,因为飞艇在陆上和海上的军事行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使用氦气的优先级更高,而氦气不仅价格昂贵,产能也比较有限,所以德军的炮兵观测气球时常不能够获得足够的氦气,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用氢气凑数了。44qRP

  在炮兵观测气球之下有一个吊篮,这个吊篮的体积不大,仅有约1.5米见方、1.4米高的样子,标准载荷下它可以容纳两名背着降落伞的观察员,其中一名观察员负责观察炮弹落点并提供校射参数,另一名观察员则需要密切注意地面和空中的敌情,特别是空中的,因为本位面的一战中航空器使用更加广泛,性能也越来越高,对于交战双方的战斗机来说,目标庞大且不具备机动能力的炮兵观测气球是理想的靶子。44qRP

  炮兵观测气球上配有有线电话,空中的观察员可以直接将弹着点情况通过语音的方式传回到地面上,再由地面上的交换机转接到各个炮兵单位,重炮营的空地联络组就要负责同地面端直接对接。44qRP

  仅从观测效果上看,炮兵观测气球是一战技术条件下效果最好的观察和校射手段,它同时也是优秀的侦查手段。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一个升空高度达到600-800米的炮兵观测气球可以将方圆20多公里范围之内的一切情况尽收眼底,而合格的炮兵观察员可以将炮弹的落点修正到以米为单位计量的程度,这是其他手段所不能具备的优势。44qRP

  但是炮兵观测气球也有其局限,作为一种“靠天吃饭”的装备,释放气球的当天天气必须晴朗而少风,要找到这样的天气并不容易;而炮兵观测气球的展开和撤收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人力,更需要大量的时间,40名官兵需要整整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能将一个炮兵观测气球展开放飞,而撤收的时候同样需要这么多的人和这么久的时间,在天气变化迅速的季节,往往气球刚刚充好气准备放飞,天上却已经风云突变,这时候就需要立刻撤收,否则脆弱的观测气球很容易在恶劣天气下受损,倘若是这便刚刚撤收完毕,那边天气又好转了起来,这才是叫人抓狂呢……44qRP

  另一方面,炮兵观测气球是敌军炮兵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从19世纪末开始,各国的炮兵都在演练反气球战术,其技术和战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研发反气球炮、训练地炮反气球射击战术等等,其中反气球炮便是最早的防空炮,而地炮反气球射击战术则是通过观察敌军气球,通过测距和测角反推其系留点所在的位置,再组织炮火破坏其系留装置,所有这些再加上敌方战斗机的威胁,炮兵观测气球在本位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逐渐式微的。在一战开始时,德军每个军都有一个观测气球大队,下辖三个各自装备有2个炮兵观测气球的观测中队,一些远程重炮单位也有自己的观测气球中队;而到战争进行短短不到半年之后,大部分军都将观测气球大队缩减到一个中队、2个气球的规模,远程重炮单位则要么只保留一个气球,要么干脆将观测气球撤编,完全是出于谨慎的考虑,德军总部下辖有几支拥有三个气球的独立观测气球中队以备不时之需。44qRP

  逐渐替代炮兵观测气球的是炮兵校射机,有时它也被称为是炮兵侦查机,它一般有两名机组成员,其中一名是驾驶员,另一名则是观察员。历史上,直到1915年可以用于空地联络的无线电电报机才达到勉强堪用的程度,至于空地间无线电语音通讯更是要到1916-1917年才逐渐发展起来,不过在本位面,到战争爆发时空地无线电语音通讯便已经逐渐开始引入,而电码发报更是在1911年就已经成熟,所以空地联络组的那辆联络车不仅可以接收炮兵校射机的电码,同时还可以同校射机之间直接进行语音通话——44qRP

  ——随着战事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语音通话几乎占据到了这样通讯的九成九以上,而炮兵侦察机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每个军都只有一个拥有6架观测机的观测机中队,到战争的第二年观测机中队的数量就上升到了2个,甚至一些步兵师也组建起了自己的观测机中队,不过步兵师里的观测机中队通常只有4架观测机,空地联络组的工作也就随之而愈发繁忙了。44qRP

  前文中有提到德军尽量避免在营团一级将机动车辆和马匹混编,但是在师属的两个工兵营和骑兵团则是个例外,这三个单位通常是机动车和马匹皆有。44qRP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突击工兵营中臼炮连和战斗工兵营中的烟雾发射器连往往是摩托化的,因为210毫米臼炮实在沉重,而128毫米烟雾发射器则对部署速度有较高要求。但是这两个连的装备也不是不能够用挽马牵挽,不过在这种情况下210毫米臼炮的炮管和炮架就必须分开运输,而烟雾发射器连的机动性会受到影响,所以一般只有比较次要方向上相对不重要的步兵师才会使用挽马牵挽,大部分单位还是会混编,少数被“重点建设”的精锐单位甚至会把这两个营都完全摩托化。44qRP

  骑兵团从兵力和兵器的角度看是一个加强营级别的单位,它的摩托车侦察连、装甲侦察连和骑炮兵连全部使用机动车,其中摩托车侦察连当中挎斗摩托车和单摩托车的数量基本上是各占一半的,常见的轻武器如轻重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都可以装在挎斗摩托上,这使得这种自重仅有三百多公斤的机动车辆摇身一变成为了战斗车辆;而挎斗中还可以安装电台,这就使得挎斗摩托还可以变身为无线电车。44qRP

  值得一提的是,摩托车侦察连的侦察兵们还推动了摩托车设计的改进。在列装摩托车之后,侦察兵们发现这些机动车辆速度远远比战马或是自行车更快,在炎热的夏季,快速行驶的摩托车带起的风自然非常舒爽,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那寒风就会像刀子一般,割在人的手上、膝盖上和脚上,这对于经常需要在荒郊野岭长途奔袭的侦察兵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44qRP

  最初是驻东普鲁士的侦查兵们自己动手,制造了一种保暖装置。因为摩托车发动机排气温度高,这种保暖装置便利用了这一点,它是将发动机的废气引出两股到摩托车的左右车把上,这两股废气一左一右通过管道围着车把上下缠绕一圈之后才顺着排气管排出,再在车把之外加上皮质的防风罩,在启动发动机的情况下,这些废气就会给皮质防风罩内部加温,让骑手的手总能暖烘烘的,而在腿部和脚部也有类似的设计。44qRP

  这种改装很快就得到了基层官兵的认可,不过在不戴手套的情况下,如果手误触到了废气管道,那么是有被烫伤的风险的,所以这个改造还不能算很成熟。受到东普鲁士侦察兵们的启发,驻冰岛的摩托车侦察部队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他们将废气管的形状和位置都做出了调整,并且在废气管外包裹上了棉质的热护套,这样一来就不再害怕误触受伤;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种可以给挎斗加热的装置,这套装置的热源同样来自于摩托车的发动机废气,这些废气顺着位于挎斗内部的管线绕挎斗一周,就能让挎斗中也保持温暖了。44qRP

  生产商们自然也注意到了这样的事情,他们迅速在此基础上将这些设计制式化。起先,装备了暖风的摩托车和挎斗摩托车被称为“侦察兵”型,但是很快传令兵们也对这套设备看着眼馋,用摩托充当机械化战马的军官和士官们也对它望眼欲穿,于是生产商们一方面将这套暖风设备列为标配,另一方面开始生产改造套件,装上这些套件就可以让之前生产的老型号用上暖风了。44qRP

  但是“侦察兵”型摩托到底还是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特征,那便是绞盘。这个绞盘位于摩托车后座的位置上,配备有直径6毫米、40米长的牵引绳,由发动机直接输出动力,这个绞盘系统主要是用于自救,经过简易改造之后还可以充当牵引或者是起重装置,不过因为绞盘和牵引绳的重量问题,“侦察兵”型摩托车的单重上升到了约200千克,为了抵消因为增重而带来的性能下降,“侦察兵”型摩托车的发动机功率提升到了15马力,油箱也随之扩大,极速不降反升,续航里程则大体一致。44qRP

  对于典型的步兵师来说,连同师部单位在内,全师的轻型机动车辆通常会达到300辆左右,而其中的一多半都是摩托车和挎斗摩托车,而有趣的是,0.5吨轻卡和0.75吨轻卡的发动机事实上和摩托车是通用的,也就是说只需要提供11马力和15马力两种发动机,就能够满足四种车型的需要,只有极少数的特种车才需要使用40马力发动机,至于装甲侦察连里的装甲车,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44qRP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