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百科篇五 大战后半段

  (注:本章在第四卷之前属于剧透)loQEd

  在战前,多茨莱尼亚统帅部曾提出“速战速决计划”,即通过集中优势精锐军团的兵力迅速击溃阿坎迪亚和州饶主力,从而达到实现速胜的目的。loQEd

  多茨莱尼亚人在开战前叫嚣“要让阿坎迪亚人的血流尽”,然而不仅阿坎迪亚人的血流尽了,多茨莱尼亚人的血也流得差不多了。loQEd

  后来有一位蒙塔施特战地记者详细记述了第一年中姆苏河战役的景象。“......尸体成堆成堆地盖满了交错纵横的壕沟和弹坑,鲜血和泥土混在一起,凝结成暗黑色的固块,挂在树枝上和机械残臂上。透过被摧毁的陆行舰的装甲,里面的驾驶员的皮肤焦糊得面目全非,辨别不出原本的样子。.......”loQEd

  第一年和第二年成为双方消耗最为严重的两年,包括姆苏河战役之内,在东线和西线,类似的大规模会战不计其数。loQEd

  到第三年,战争双方多少都显露出不同程度的疲态。姆苏河战役只是西线和东线——大战最主要的两大战场惨烈的缩影。loQEd

  极端残酷的战役对交战双方的力量是巨大的消耗,但在过去的两年内,阿坎迪亚在付出巨大伤亡后,终于遏制住了多茨莱尼亚的推进,加之多茨莱尼亚始终未能在东线占到任何便宜,因此“速战速决计划”事实上已经破产。loQEd

  在这样的情况下,厄梅诺斯战役打响了。loQEd

  “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使多茨莱尼亚原参谋总长被恺撒解职。接替他的冯·克劳茨雷内元帅向恺撒阐明了多茨莱尼亚所处的危险处境,指出一旦帝国无法再取得任意战线上的突破,就会被拖入无穷无尽的消耗战中,彻底丧失战争主动权直至最后失败。loQEd

  冯·克劳茨雷内提出了新的作战计划:集结起绝大多数还有作战能力的军兵力,在西线攻击阿坎迪亚不肯放弃的战略要地,把它的兵力吸引过来加以歼灭,从而逼迫阿坎迪亚投降。这个“不肯放弃”的战略要地即厄梅诺斯:扼守斐拉斯费的咽喉要塞。loQEd

  在新的部署下,多茨莱尼亚军队突然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攻势。阿坎迪亚人被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在战场上,双方消耗的弹药以数十万吨计,土地被炮弹炸得面目全非,每一处关键点在一天之内都要经历几次甚至十几次反复争夺。loQEd

  在多茨莱尼亚军队的狂轰滥炸下,厄梅诺斯附近的山头几乎全部被削平,喷火器和掷雷器将前沿阵地变成一片火海。情急之下,阿坎迪亚军队依靠各地民众自发前来支援的蒸汽载具,才最终将援兵和物资输送到前线。loQEd

  最终,在多茨莱尼亚军队弹药消耗过多、进攻势头减弱时,阿坎迪亚人趁机发起全线反攻,终于将其赶出了厄梅诺斯。loQEd

  厄梅诺斯战役彻底扭转了西线的局势,折断了多茨莱尼亚的进攻矛头。冯·克劳茨雷内只好辞去了参谋总长职务。然而祸不单行,厄梅诺斯战役结束后不到一月,莱恩施塔特便收到了东线数个精锐军团被州饶天军围歼的消息。loQEd

  还未等统帅部反应过来,州饶排山倒海般的反攻令东线的多茨莱尼亚军团节节败退。仿佛是不给多茨莱尼亚人下决定的时间似的,萨尔赫兰湾几乎同时遭到州饶水师封锁。loQEd

  恺撒通过他的海军元帅向公海舰队下达了突破封锁的命令。多茨莱尼亚的公海舰队是过去数十年意欲抗衡州饶水师的产物,规模十分庞大,两大舰队的厮杀将萨尔赫兰湾变成了一座金属坟墓。尽管公海舰队表现出了十足的战力和意志,但最终还是因损失过重失去了继续作战能力,形同覆灭。loQEd

  公海舰队的覆灭使弗朗兹协约彻底失去了制海权。随后不久,眼见局势已经开始逆转,琉息太尼突然退出弗朗兹协约,宣布此前同多茨莱尼亚签署的同盟条约无效,并与阿坎迪亚签署了新条约,加入了苍梧同盟,而后又与鲁塞兰停火。loQEd

  琉息太尼的倒戈对本就面临困境的弗朗兹协约而言是一记重拳,与琉息太尼停火后,鲁塞兰军队得以集中兵力南下,在北边开辟出进攻多茨莱尼亚的新战线。loQEd

  随着苍梧同盟的反攻,战火已经烧到了多茨莱尼亚境内。就如同开战之初那样,现在轮到多茨莱尼亚拼尽全力遏制阿坎迪亚推进的步伐了。即使这样,帝国也难以动员处更多的兵力去抵挡北线和东线的进攻,越来越多的重要城市沦陷。当州饶与鲁塞兰会师后,越来越多的多茨莱尼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共同的一点:失败已经不远了。loQEd

  尽管此时发生了多茨莱尼亚皇太子私自媾和一事,但这并不能影响到最终的战局。博里雅里亚参战和蒙塔施特联邦的崩溃成为弗朗兹协约战败的前奏。当联邦解体后的厄撒提利与马伽洛瑟卡宣布退出战争后,弗朗兹协约只剩下独木难支的多茨莱尼亚。莱恩施塔特围城战役打响了。loQEd

  州饶人最终成为率先攻入莱恩施塔特的一方,随后是鲁塞兰人和阿坎迪亚人。而在这之前,恺撒撤退到南方的伦蒂纽堡后宣布退位。多茨莱尼亚的投降终结了有史以来最漫长、最残酷和最血腥的大战。loQEd

本章结束